看看預測市場的前世今生,區塊鏈改變了什麼?

買賣虛擬貨幣
在區塊鏈世界裡,由於DeFi的發展,預測市場開始受到期待,出現了Veil、Augur等受到關注的專案。但預測市場並不是一個新概念,它1988 年由美國愛荷華大學幾位金融教授提出:“預測市場”是以進行預測為目的而產生的一種投機市場,它把可能會發生的事件當作一個商品呈現在“期貨市場”裡,人們在網上買這件事情發生的機率,看好就買進、不看好就賣空,最終這個事件的“價格”就是它可能會發生的機率。當年在愛荷華州電子市場 (Iowa Electronic Markets) 上,群眾透過這種方式預測了老布什的得票率,結果和真實的得票率相差不到 1%。 

所以在聊區塊鏈加持的預測市場時,我們有必要先看看過去的預測市場是如何運轉的。

IEM對2020年大選的預測 

Iowa Electronic Markets(IEM)之外,Hollywood Stock Exchange (HSX)是最早的預測市場之一,誕生於1996年,使用者可以對好萊塢新上線電影的首月月票房進行下注預測。

 2001年,經紀公司Cantor Fitzgerald收購了HSX,希望它能賭點真錢,讓它成為真正的電影票房期貨交易平臺。 但此舉遭到了電影行業的抵制,因為一旦賭注過大,會對真實的電影市場造成影響,2009年,美國發布法案,禁止電影票房期貨交易。

 仍在運營的HSX

HSX至今還在運營,但只進行虛擬交易,沒有法幣通道。

Intrade則是另外一家建立於1999年的預言市場,Base在荷蘭,它曾是唯一玩真錢的平臺,主要做選舉、體育等方向。在2008年和2012年美國大選期間,大量使用者湧進Intrade,對大選結果進行預測。

2012年,監管盯上了Intrade,美國使用者的法幣通道被關閉,13年,網站所有的預測被關停。

美國之外,華人世界同樣有預測市場存在,比如中國臺灣的未來事件交易所,跟Intrade類似,主要的方向是選舉等政治行為,目前仍舊正常運轉中。

不一樣的是,未來交易所雖然只能玩虛擬點數,但是你可以用新臺幣充值點數,而你預測迎來的點數可以在平臺上換取真實商品。

 未來事件交易所

在移動網際網路發展期間,內地也曾出現過一些預測市場產品,但由於各種原因,基本都涼涼了。

從傳統網際網路發展來看,預測市場從來都不是大眾產品,作為鼻祖的IEM其實是一個半公益學術機構,Intrade則由於監管的原因,倒在了成為大眾產品的黎明,現在已經不再開放交易。

所以區塊鏈世界的預測市場,能改變什麼?

首先,去中心化是繞不開的詞,跟過去平臺定義可交易標的不一樣,在去中心化預言市場平臺,任何人可以對任何事,發起一個預測交易標的,豐富了交易型別。

 此外,使用者發起或參與一次預測,相當於購買了一個智慧合約,當事實被驗證的時候,會進行自動化結算。

在驗證事實上,去中心化平臺也有著跟過去不一樣的玩法,以Augur舉例,它釋出了自己的平臺信譽token REP,對於每一個預測結果的判斷,由持有REP的使用者來選擇,將仲裁權由過去的平臺,變成了所有持有REP的使用者,這些使用者在當“法官”的時候,會獲得一定的收益。

類似於Augur的去中心化預言機,免去了很多中心化系統導致的貪汙、作弊等系統性風險,同時結算也更加透明和公平。

 結算公平,人人可發起預測是去中心化預言機明顯的優勢,但它也出現了新的問題: 

· 流動性不夠,你確實可以對任何事情預測,但大部分的預測其實沒有對手盤
· 操作門檻高,已經擁有錢包的使用者,想要弄懂如何在類似Veil上發起一次預測,估計都得費神費力,更不用說圈外的使用者了。

同時,老問題並沒有被解決,從開頭的定義我們知道,預言市場相當於給很多事件創造了一個期貨交易平臺,它是一個天然的賭場,你能想象到它一旦受到關注,會面臨怎樣的監管壓力。

目前Veil和Augur這樣的平臺大家能開心的預測奧斯卡,贏幾個eth,當某一天它體量上來,你很難保證它不會是下一個Intrade。 

但很多人認為,預測未來和賭,都是剛性且明確的需求,而預言市場就是那個滿足需求的產品,隨著時間的推移,總會有一個平衡和解決的方案,而區塊鏈這種抗審查、去中心化等屬性,是最合適的。

你是怎麼想的?

參考資料

https://twitter.com/AriannaSimpson/status/1131620893258637312
https://defi.dapp.review
https://36kr.com/p/5036818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