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來源三點鐘火訊財經創世群,如需轉載,務必註明出處。
《火訊琅琊榜》第三期首次開啟“雙閣主”模式,以“尋路區塊鏈”為主題,繼續帶你探索區塊鏈發展之路。
第三期第四場
大於、大象×龐華棟
閣主:
大於,經濟學博士、中國計算機學會區塊鏈專業委員會委員、區塊鏈產業資深研究者。
大象,不願意透露身份的火訊財經聯合創始人、遊離於圈內圈外,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偶爾也明真相的區塊鏈路人甲。
嘉賓:
龐華棟,MIT數學博士、前摩根大通北美投行部副總裁、本徵資本合夥人、微積分專案發起人、美國華爾街業界頂級雜誌Risk Magazine常務審稿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友基金會主席。亞洲區塊鏈學會榮譽學術顧問,新加坡區塊鏈技術基金會理事,中科大校友區塊鏈聯盟(UABA) 主席
前言
“區塊鏈的最底層的就是密碼學。因為密碼學,才締造了強信任的機制。數學是全世界共同遵守的規則,把所有的規則建立在公開透明的數學公式上,這最容易讓政治、文化和價值觀迥異的個體獲得共識,從而最高效的進行價值交換。所以說,數學是區塊鏈的底層基礎,是很準確的。”龐華棟講述了他對區塊鏈是數學的具體理解。
在今天的訪談過程中,龐華棟為迷茫的圈內人士分析當下區塊鏈所存在的一些問題。他表示既不要去妖魔化區塊鏈,也不要去神化區塊鏈。目前大家所需要考慮的是經濟模型的設計。同時從學者、投資者、行業觀察者多方面角度深度解析區塊鏈。
以下為訪談實錄整理
▼
閣主大於:大家晚上好,歡迎收看火訊琅琊榜第三期線上訪談節目,我是本期琅琊榜閣主(之一)大於。本場訪談我們很榮幸的邀請到了本徵資本合夥人、微積分專案發起人龐華棟博士。
閣主大於:週五晚上的美妙時光,我們來進行一場橫跨華爾街與矽谷的對話。2017年,已經拿到了美國綠卡的您辭去了華爾街的一切職務,毅然回到國內投身區塊鏈。歸國創業的這一年,您稱自己找回了久違的熱情,每天都處於興奮狀態。目前正處於一個“大風口”,像當年網際網路時代到來一樣,相信區塊鏈的新時代很快就會來,“我必須得抓住。”
閣主大於:第一問,請問區塊鏈能點燃您這個熱情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誰是您在區塊鏈行業的引路人?從摩根大通到塞爾斯資本再到後來的安永公司,10多年華爾街高管生涯,您認為對您後來投身區塊鏈積累了哪些經驗?為什麼選擇回國進行區塊鏈創業?
嘉賓龐華棟:我是2007年6月份MIT博士畢業後去的摩根大通,開始工作後的第二個月金融危機開始,一直到整個金融危機結束。我工作的部門是金融危機的重災區:摩根大通的固定收益自營部。當時我們13個人管理摩根大通400多億美金自己的錢,30%的交易是跟雷曼兄弟做的,金融危機最慘烈的時候平均每天虧損3億美金。
2008年12月,摩根大通關閉了他所有的自營部門,我轉到風險部。去風險部之後我把所有的風險模型拿出來看了一遍,因為我不相信像2008年這樣的金融危機風險部在之前沒做過任何預測。看完之後我發現自己是對的,摩根大通風險部門在2007年的時候就給出了各種訊號,認為金融危機很可能爆發,美國房地產出現嚴重泡沫。
問題來了,為什麼摩根大通風險部給出了這個訊號,卻沒有向市場大量發出,沒有警告投資人減少自己的頭寸?
2016年瞭解區塊鏈後我完全想通了,華爾街金融服務是強中介服務,它只是打包大家的風險資產,然後賣給投資人,自己是中介服務,是不承擔主要風險的。
閣主大於:這真是一個有趣的故事,也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嘉賓龐華棟:所以我在瞭解了區塊鏈是一種可以去中介或者弱中介化的技術後,非常的興奮。或許這是可以避免下一場世界級的金融危機的鑰匙。
閣主大於:從這個視角看區塊鏈的價值,還真是一個很獨特的視角。我記得之前有很多本關於華爾街的暢銷書也是在談論這個問題,比如說,很多年前看的《客戶的遊艇在哪裡》,這是一個傳統金融體制積弊。
嘉賓龐華棟:中本聰的論文在2009年上半年就讀過,當時感覺是一篇比較理論的文章,沒想到會誘發這麼大的一個產業。到了2016年,因為我是中科大全球校友基金會的主席。我在全球中科大校友裡面建了接近五百多個群。其中有一個群就是區塊鏈的群,因為當時有校友在做這一塊兒,所以我就建了這麼一個群,但是並沒有太注意它。一直到了16年年底和17年年初的時候呢,我突然發現有個群特別活躍,每天的交流比其他的群大好幾倍。我當時就幾乎每天晚上下了班兒之後就會去關注這個群。一來二往,我就開始回想起我當時09年讀的中本聰文章,原來當時的一篇理論文章,現在變成了一門非常熱門的技術,對我的衝擊非常大。
閣主大於:區塊鏈的基礎是社群,看來您的區塊鏈領路人也是社群。中科大校友應該說是中國區塊鏈產業特別中堅的力量之一。
嘉賓龐華棟:從摩根大通,到賽爾斯資本,到安永;這十年的華爾街經驗,對我現在做區塊鏈是很有用的。區塊鏈不完全只是一個技術,它其實是技術加上金融、加經濟模型、加社會學等的一個綜合體。它厲害的地方在於它用這一種新的組合來改變世界的生產關係。之前在華爾街這十年的的經驗給我提供了很多幫助。首先,我對這個市場還是比較清楚的,包括市場的牛熊,包括市場可能的走勢,包括一個新興行業的發展規律。
閣主大於:說實話我有點兒好奇,當時中科大校友區塊鏈的群裡主要在討論什麼呢?是技術還是應用?
嘉賓龐華棟:很多,從比特幣的幣價到挖礦,到當時剛剛開始的愛西歐。
閣主大於:區塊鏈變革確實是技術創新與金融創新的共同載體,您的強大金融和技術背景,確實放大了對於這種新興技術的洞察力。
嘉賓龐華棟:2017年我選擇回國做區塊鏈,有幾個原因:國內的區塊鏈熱度要比海外高很多,特別是北京。國內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和速度要遠大於美國。國內的市場是海外市場的幾倍,如果後來區塊鏈被大量應用,國內一定是最大的機會。
閣主大於:看來您還是看中了,產業區塊鏈落地應用之後的放大效應。
嘉賓龐華棟:是的。
閣主大於:中國的巨大產業資源和廣闊產業場景,確實對區塊鏈創業者來說是有巨大的誘惑。
閣主大於:第二問,您是MIT數學博士,曾經在瞭解區塊鏈後大呼“啊,這不就是我擅長的數學嗎!”想聽聽您對區塊鏈是數學的具體理解。您也說過:最重要的還是一個概率思維,沒有任何東西是一定的,永遠是一個概率問題。如何使用概率思維去進軍新領域並且做投資?這個問題是我非常感興趣的,也是之前讀了很多文章,沒有讀透的地方。
嘉賓龐華棟: 因為區塊鏈的最底層的就是密碼學。因為密碼學,才締造了強信任的機制。數學是全世界共同遵守的規則,把所有的規則建立在公開透明的數學公式上,這最容易讓政治、文化和價值觀迥異的個體獲得共識,從而最高效的進行價值交換。所以說,數學是區塊鏈的底層基礎,是很準確的。中國人數學好,所以在區塊鏈時代將大有作為。
閣主大於:這個說的真是有點深奧,能不能再講講區塊鏈和概率思維之間的具體關係呢?
嘉賓龐華棟:“最重要的還是一個概率思維,沒有任何東西是一定的,永遠是一個概率問題。” 對,我說過這句話,因為在華爾街這些年的投資經驗裡面,我最大的一個感受就是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哪怕是概率非常小的事情,它也可能會發生。所以如果從一種概率的思維思考問題的話,就是區塊鏈這個行業會不會變成一個非常龐大的一個產業。假設這個概率只有百分之十,但是如果是的話,它所帶來的這個對社會帶來的貢獻是多少,這個貢獻乘以這個概率,基本上就是可以判斷值不值得去進區塊鏈這個行業。我覺得現在的區塊鏈的現狀,大家其實都是在做各種實驗,就算是每個單一實驗成功的概率也許並不大,但是他如果做成了,他的回報是很大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這麼多人在夜以繼日在這個行業裡面的做各種各樣事情。這就是為什麼儘管我們這麼多人都知道很多事情有可能會失敗,但從投資人到工程師到專案方,大家依然這麼有熱情,大家也是認可這種概率思維。
閣主大於:這個思維非常有意思,我覺得這個邏輯不僅僅適用於區塊鏈,也適用於很多重要的技術創新應用。
嘉賓龐華棟:是的。
閣主大於:就像我在這期節目的導語中說到區塊鏈與生俱來就伴隨著爭議和質疑,所以區塊鏈的發展之路必定是一條披荊斬棘的拓荒之路。如果堅持使用傳統的確定性思維,那可能滿眼看到都是泡沫,但是如果轉換成為概率思維,看到的恐怕是一個不一樣的技術,不一樣的產業,不一樣的世界。
在回國之前,您用數學模型,系統的分析了美國矽谷的科技產業,他認為區塊鏈模式下的矽谷可能會很快取代華爾街,區塊鏈的技術必將顛覆金融格局。
閣主大於:在此之前,也有不少人做出了“區塊鏈將顛覆華爾街”的判斷,他們的論據如下:
(1)區塊鏈技術能夠大幅提升資本市場和金融機構的效率,甚至可能引發部分市場功能的脫媒。
(2)區塊鏈可能會顛覆機構之間進行交易的模式。例如,這種技術可以將目前證券交易結算所需要的3天時間縮短到幾秒鐘。
(3)也可以實現全新的交易模式——想象一下自動執行的合約。
......
第三問,那麼你做出“區塊鏈將顛覆華爾街”這種判斷的依據是什麼?可以帶我們暢想一下,10年後的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會有一番怎樣的圖景嗎?
嘉賓龐華棟: 我判斷的區塊鏈可以顛覆華爾街的方式,跟大家說的差不多,除了剛才說的這幾個原因之外,我覺得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它其實是,我剛才講過,一種強去中介的一個技術。華爾街現在的整個現在的架構,其實還是架構在一箇中介服務上的。從最基本的商業銀行的借貸到投行的風險定價的強中介服務,這都是一個一個可能會被區塊鏈顛覆的東西。所以如果區塊鏈真的能夠降低中介的成本兒,降低大家的交易成本的話,就一定會顛覆整個華爾街。矽谷可能會慢慢的取代華爾街的原因也在於此。
大家知道在過去的100年的歷史裡面,紐約是美國強大的金融中心,華爾街是支撐了整個美國經濟的動脈;矽谷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成為了美國的科技中心;隨著區塊鏈技術的蓬勃發展,矽谷的金融屬性會被加強。在未來,公司也好,個人也好,如果需要融資、借貸等金融服務,去矽谷就好了,未必需要華爾街。我覺得它一定會顛覆掉現在美國的金融現狀。
閣主大於:關於區塊鏈去中介化,這個問題我想再和您討論一下,因為雖然從理論上講,區塊鏈可以免除中介的作用,實現點對點的直接交易,但是我在調研過程中,並沒有看到哪個中介被去除掉了,反而很多中介機構利用區塊鏈技術,強化了原有的核心能力,降低了不必要的營銷等成本,力量更加強大了。
因為我發現很多中介機構憑藉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實際上將過去高度不公開,不透明的運作機制,也就是一種類似黑盒的運作機制,逐漸對利益相關人開放透明,轉換成白盒的運作機制,這實際上就大大降低了信任成本,反而對這些機構運作更有利了。
嘉賓龐華棟:我覺得不會,比如現在的跨境支付,其實就是一個幾乎落地的應用場景。那這也是一種弱中介的行為,最後都會降低交易成本。
閣主大於:這點我非常贊同,降成本應該說是區塊鏈應用,很本質的特徵。
嘉賓龐華棟:一個比較值得大家去想象的事情是,如果真正實現了點對點的全球借貸,會不會完全取代現在銀行的借貸功能。
閣主大於:您剛才講的跨境匯款,哪些中介機構被去除了呢?是中間行,還是swift呢?
嘉賓龐華棟:這些都被去掉或減弱了啊。
閣主大於:第四問,2008年您就職於摩根大通的固收自營部,在之前一直是摩根大通最掙錢的一個部門,在08年卻成為了金融危機的重災區。因為小組超過30%的交易是跟雷曼兄弟做的,您曾回憶說:在雷曼兄弟倒下之前那一個月簡直是度日如年。“當時我們組最多的時候,一天浮虧3億美金。很多同事上午還在一起,下午就不見了,被炒掉了,壓力非常之大。”您可以結合這段經歷來談一談目前區塊鏈產業面臨的一些挑戰和趨勢嗎?如何認識行業中存在的一些泡沫問題,以及應該如何做好風險管理。
閣主大於:實質上大量的區塊鏈從業者都缺乏這樣的經驗,導致很多朋友可能會對風險等等問題產生一些誤判,進而可能會放大整體的風險和波動。
嘉賓龐華棟:現在的區塊鏈,我覺得是處於一種非常早期的一個階段,如果對比網際網路的話,我覺得很像是網際網路的初期,雖然我們現在經歷了一些比較大的波動,但是不是經歷了類似98、99年網際網路那個大的泡沫的破滅,還不好講。還不好判斷過去的去年十二月份的那個頂峰是不是一個近幾年最高的頂峰。但是我相信它的模式會類似的,因為這個是離不開市場規律的。一定是大家剛開始對一個新鮮事物特別的熱情,然後無數的資金熱錢會衝進來,然後會導致一個大的泡沫,然後是泡沫破滅。然後大家再冷靜下來分析一下是什麼原因導致泡沫的破滅,這個技術是不是真的是可行的。
閣主大於:太陽底下可能確實沒有什麼新鮮事兒。您對行業的風險管理有什麼建議嗎?
嘉賓龐華棟:在這麼一個高風險的市場下,投資人首先要認清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不要去過度投資。要用概率思維投資,就是假設市場持續熊下去,會對你有多大的影響。
嘉賓龐華棟:
如果比特幣跌破了1000美金,你會不會出現巨大的經濟損失,哪怕這個概率很低。
閣主大於:這真是很好,很中肯的建議。
火訊財經主編趙一丹:非常贊同!
閣主大於:第五問,在您看來,“現階段,很多公司並不適合區塊鏈技術。”就如同當年網際網路技術也經歷了很長時間的泡沫一樣,區塊鏈技術隨著眾人的湧進,也出現了泡沫。“區塊鏈火熱之後,很多企業為了蹭熱點,把公司名字改為與區塊鏈相關的,很容易就拿到融資,公司價值也快速提升。”您覺得哪類公司適合做區塊鏈呢?您看好未來哪些場景的區塊鏈應用?
嘉賓龐華棟:因為現在區塊鏈是個熱點,所以你會發現很多的公司都想去蹭這個熱點,甚至包括火鍋店都想與區塊鏈扯上聯絡。我並不是說它一定不可以用區塊鏈,而是覺得它需要找到一個比較合理的經濟模型以及比較合理的能夠應用區塊鏈的場景。區塊鏈技術本身,大家都已經非常清楚它能做什麼了,所以大家應該清楚它不是萬能的。我們既不要去妖魔化區塊鏈,也不要去神化區塊鏈。它的應用場景一定是解決資訊的信任問題,對強信任有需求的場景,一定是對激勵機制有需求的場景等,經濟模型的設計是需要大家考慮的。
未來有應用場景的區塊鏈公司,我覺得它如果有信任的痛點,比如在金融領域,會有很多應用;或者是強激勵的場景,比如資料的獲取,資料的儲存等,能降低大家的成本的場景,都是適用於區塊鏈的。總結來說,金融,組織治理,供應鏈,大資料等等,都會是適合區塊鏈應用的場景。
閣主大於:那你認為的合理的經濟模型中,有哪些比較關鍵的特徵呢?
嘉賓龐華棟:首先要足夠公平,其次不能形成壟斷,然後要足夠透明。
閣主大於:這幾點還真的是挺有深意,很值得琢磨。
嘉賓龐華棟:很多剛開始很公平的經濟模型,最後會被“幸運的人”形成壟斷。
閣主大於:那如何才能避免壟斷呢?
嘉賓龐華棟:需要一個好的機制,在形成壟斷的情況下給市場一個重新洗牌的機會,這是個大問題,我自己也沒有一個好的答案。
閣主大於:好的,感謝龐博士的精彩回答,我的問題到這裡,下面請另外一位閣主@大象 繼續提問。
閣主大象:好的,我來問個大家都熟悉的問題。
閣主大象:李笑來“割韭菜”錄音曝光,聽說您聽了好幾遍,說這特別像中國股市90年代初、或者美國1930的時候。您覺得再這樣下去,“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會不會越演越烈?對於未來的監管政策,您有什麼建議?
嘉賓龐華棟:在這種熊市的環境下,加上輿論推波助瀾,這個錄音事件對整個行業是有很大傷害的。這個其實是驗證了以前政府對整個區塊鏈行業的一個擔憂,也是驗證了很多處於觀望中的投資人對區塊鏈的擔憂。如果區塊鏈只是一個割韭菜的市場,就沒有更多的人願意去花時間,花精力去付出,去做各種的努力讓這個行業更加健康的發展,讓這個技術真正的服務於實體經濟,讓這個市場更加的透明。
嘉賓龐華棟:我個人建議政府需要一些措施去監管不合理的市場行為,這可能需要多國政府的聯合監管。
閣主大象:目前階段,主要集中在什麼樣的措施,更有利於行業發展?
嘉賓龐華棟:關於監管,相信政府會採用監管沙盒和動態監管的方式,這是一個全球的競爭,任何單個國家無法割裂的單獨制定政策。主要在於防範金融詐騙和傳銷風險方面。
閣主大象:不同政策之間必然有漏洞,對有的人恰好存在機會……
嘉賓龐華棟:是的,這個是個世界性難題,
閣主大象:利用數字貨幣噱頭進行詐騙和傳銷,是中國特色麼?
嘉賓龐華棟:不是,這個在美國也經常有,只不過因為中國人多,感覺每次規模都很大。
閣主大象:中國人多力量大,正的力量大,反之亦然。
閣主大象:當前數字貨幣市場存在哪些重大問題?目前有哪些因素阻礙傳統投資機構入場?預測一下,今年年底,傳統機構與token fund在數字貨幣市場的比例達到多少?
嘉賓龐華棟: 這個市場的基礎設施太薄弱了,這也是我們做微積分專案的原因。
現在全球超過1萬個交易所,這些交易所的流動性是割裂的。同樣的一個代幣,在不同交易所的價格也是割裂的。每個交易所都是一個流動性和價格孤島。理論上,交易所完全可以操控價格,它有後臺的操控權;市場上沒有一個公開透明,不受交易所操控的價格發現機制,也就不可能形成一個巨大的衍生品市場。沒有一個流動性好,公開透明的衍生工具。這其實阻礙了傳統資金入場,包括一些大的資金。
整個區塊鏈行業另一個問題,就是大家的對這個專案的本身是否有落地能力,他這個專案地這個團隊是否是真的想去做這個專案還是說只是想撈一筆錢就走,沒有一個好的監管。這種亂象特別多,包括各種割韭菜的事情,可怕的是市場有時感覺似乎並不以割韭菜為恥,很多的情況下,感覺似乎把割韭菜當成了一個理所當然的事情。我覺得這個對這個行業發展並不是一個好的事情,因為從政府層面來講,他肯定是不願意這個事情發生。從投資人角度來講,這個事情也是不可持續的。長期看應該還是看整個行業的發展而不是看割韭菜。
現在的傳統機構進入數字資產市場還是有很大難度。包括投資渠道的合規性、以及投資者對於數字資產透明性和安全性的擔憂等等問題。我個人的觀點,到今年年底,數字資產市場仍然以token fund為主,傳統投資的VC只佔一個小部分。
閣主大象:如果每個交易所都是一個流動性和價格孤島,那割韭菜的場景就難免。這樣的場景會在什麼條件下消失?
閣主大象:第三問:您曾說2017年是數字資產元年,2018年會是數字資產管理元年。今年您成立了投資機構本徵資本,主要投二級市場,集中在數字資產管理這塊。作為專業的量化市場投資人,您認為量化投資在幣市與股市遵循的規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您在區塊鏈專案方面有哪些投資策略?
嘉賓龐華棟: 現在幣市跟股市有蠻大區別,幣市最大的問題是所有交易所都是資訊孤島。他們的流動性是割裂的,價格也是割裂的。他們的資料本身也是存疑的。我們下載很多資料後,要做大量清洗工作。這跟股票市場公開透明的結構還是有很大區別的。2017年有很多套利空間和很好的流動性。但到今年熊市一來,會發現流動性迅速下降,整個市場的交易環境迅速惡化。
現在幣市的規模是非常小的,也容納不了非常多人進來,還是個很小眾的市場。
現在區塊鏈裡的一些策略,我們現在主要是以量化為主,包括最基本的套利(但今年套利可能沒那麼大的利潤空間,也沒有那麼大的容量)
我們有一些傳統華爾街的策略,比如說,趨勢跟蹤,期現貨的套利,短期的統計訊號等等。
閣主大象:您曾經認為數字貨幣市場是快牛慢熊的,為什麼?這一輪熊市要持續多久?
嘉賓龐華棟:我曾經說過數字資產市場是一個快牛慢熊的市場。因為我覺得它像很多其它的新興市場一樣,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投機的市場。在這樣的市場中,大多數投資者其實並不擔心黑天鵝,而是擔心在牛市來臨的時候沒有上車。所以,大家關注的是收益分佈的右肥尾、而不是它的左肥尾。在這種情形下,數字資產市場註定是個快牛慢熊的市場。同樣的例子包括中國A股市場在內的很多新興市場。只不過數字資產市場把這個現象表現的更為淋漓盡致。去年年底的時候,我做過判斷:這次的熊市會比較長,從今年一月算起可能維持半年到兩年的時間。現在過了半年了,還是非常的熊,個人現在比較傾向於認為要等到明年市場才能真正變牛。
閣主大象:也就是來自內心的恐懼帶來了慢熊,可以這麼理解麼?而非區塊鏈價值本身帶動市場。
嘉賓龐華棟:是要把後來上車的慢慢逼走。
閣主大象:把不明覺厲的人的耐心磨掉?
嘉賓龐華棟:是,這在無數的新興市場上驗證過。
閣主大象:恩,市場經過這樣的幾輪洗禮,洗洗更健康?
嘉賓龐華棟:希望吧,要看後來到的投資人是否因此變得理性和區塊鏈本身技術的落地。
閣主大象:所以不是一輪,可能是很多輪,從量變積累到質變
嘉賓龐華棟:很可能是多輪。
閣主大象:我的最後一個問題。研發Alphago的AlphaBeta旗下的DeepMind團隊近期發表論文,公開其研發的人工智慧交易系統AlphaStock已經在中國A股市場潛伏交易三十六個月,在經過不斷的自我學習自我進化後,最終淨值虧損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且淨值波動區間和換手率也呈現飆升趨勢。該團隊最終決定暫停該領域的研究,將重新審視研究框架。您覺得如果把這個系統應用在幣市,會不會獲得成功呢?
嘉賓龐華棟:人工智慧在金融投資裡的應用,從前年開始,就一直是個熱點。但是根據我瞭解的全球人工智慧團隊和一些演算法,其實做策略的效果是差強人意的。所以講到那個AlphaGo旗下的Alpha stock在中國的回報不盡人意。因為我們有類似的測試,會發現效果沒有想象的那麼好。
因為很多可以盈利的策略裡面都有一個強邏輯,這個邏輯可以是經濟邏輯,金融邏輯或數理邏輯。人工智慧面臨的侷限是,我們知道輸入和輸出,卻不知其中的邏輯關係。另外的一個侷限是,人工智慧的過度擬合。模型訓練過程通常返回的是一個經過最佳化的適應於歷史資料的策略;這樣的策略或許短期或許有效,但是長期很難預測。所以非常依賴於模型除錯。我們認為,人工智慧加上一些傳統的量化策略方法,也許會更有效,可能不是單純的靠人工智慧。
閣主大象:也就是人工智慧做重複性工作。開創性工作還是要靠人腦。
嘉賓龐華棟:是的,人工智慧很難理解一些規則和人性的東西。
閣主大象:這話又讓我想起《三體》,人性最難琢磨。我也常常感覺我作為人類,是上帝多大的恩賜……
閣主大象:我的部分結束了。
嘉賓龐華棟:感謝大家!感謝兩位主持人精彩的提問!
火訊財經主編趙一丹:
感謝龐總和兩位閣主!下面進入自由問答環節。
火訊財經主編趙一丹:第一位網友提問,FCoin昨天宣佈開啟幣改試驗區。參與幣改試驗區的元道、孟巖發文表示:“我們已經清晰的感覺到,一場通證經濟與實體經濟相結合、改變傳統的利益分配格局、釋放人們的創新和協作熱情的實踐大潮正在孕育湧動,即將席捲而來。我們一致認為,網際網路和傳統企業透過“幣改”,將自己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業務按照通證經濟的思路和模式重構,這將成為一個大趨勢,任何人也無法阻擋。”然而,也有參與過幣改的業內人士表示不看好幣改,傳統企業盤根錯節,想要推翻舊的利益分配機制很難。您認同幣改是大趨勢嗎?如何解決這些橫亙在幣改大潮前的困難?
嘉賓龐華棟:我瞭解了下Fcoin的幣改,我認同幣改是一個大趨勢。如同當年的股改一樣。這個大的趨勢一旦來臨,誰也阻擋不了。我們能做的,就是順應潮流。任何一個革新都會有阻礙和曲折,但是在歷史長河來看,都不過是浪潮中的浪花。中國有幾十萬的中小企業,其中大多企業沒有辦法利用傳統股權上市的方式獲得融資。一方面,IPO門檻高,它們是很難進入股市的;另一方面,即使上了新三板,也很難獲得資金青睞。所以這類企業的融資需求很難滿足。利用區塊鏈技術,透過幣改或者類似幣改的方式幫他們融資,提高他們的流動性,這是一件非常大也非常有益的事情。我不能確定幣改會朝著哪個方向走、以及能走到什麼程度;但是,我期待這方面的創新和嘗試。
美國SEC在進行各種聽證會,現在主要是要區分Token屬於證券還是屬於使用媒介,前者需要受證券法監管,後者會寬鬆的多。
火訊財經主編趙一丹:有什麼好方法可以解決舊的利益分配機制問題呢?
龐華棟:要看舊的利益分配體制是否合理。就像汽車出現後,馬車行業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火訊財經主編趙一丹:第二位網友的提問:去中心化的交易所,有沒有很好的模式呢?
龐華棟:現在的去中心化的交易所最大的問題是使用者體驗不好,很多時候沒有最優的價格發現機制,個人覺得交易所可能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以中心化交易所為主,用微積分去中心化平臺的方式形成一個相對透明公正的價格。純去中心化的交易所幾年內很難實現。但我相信因為區塊鏈是一個開源的文化,新的專案總是會在以前的實驗上進一步推進的。一代一代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演變過來也會達到很了不起的技術成就,比如說在不需要信任的情況下成交,以及借鑑傳統市場裡dealer角色的Kyber。這種模式我們希望有機地融入類似微積分的平臺,並且做一些在安全性,可拓展性,支援的交易幣種等方面做一些技術上的突破。
火訊財經主編趙一丹:好的,非常感謝龐總今晚如此用心、認真的回答!剛剛從龐總助理那裡得知,他從凌晨5點一直忙到現在,今晚如此支援我們火訊琅琊榜,非常感動。
嘉賓龐華棟:@趙一丹 火訊財經主編 感謝趙總和兩位主持人!@大象 @大於 琅琊榜閣主 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