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個落地案例告訴你,區塊鏈到底怎麼用

買賣虛擬貨幣

區塊鏈的商業價值,一千個企業就有一千種解讀。

唯鏈(VeChain)起步於2015年,作為國內知名的公鏈專案之一,它的行事作風一直顯得不太“合群”,大多數公鏈生態所追隨的熱點如DAPP遊戲開發、Defi、Staking等等,唯鏈似乎都鮮少參與。

與此同時,唯鏈還是為數甚少的與聯盟鏈進行商業化競爭的公鏈之一,並陸續與寶馬汽車、雷諾汽車、普華永道、沃爾瑪中國、D.I.G等企業達成合作。

追尋區塊鏈的商業價值是行業從業者一直都想做的事。小蔥深度採訪了唯鏈COO(營運長)Kevin Feng,試圖瞭解這家有著深厚To B基因的區塊鏈企業,在過去幾年內,如何探索區塊鏈的商業化道路,促成了區塊鏈在哪些領域的落地,收到了什麼樣的回饋,是否能從眾多案例中看清區塊鏈技術的商業價值。

與99% 公鏈不同的打法:讓企業成為公鏈生態的建設者

從發展路徑和商業模式上看,區塊鏈世界可大致分為兩類。

  • 一類是與幣強相關的公鏈專案,大多數都在做圍繞DAPP開發和運營的業務。透過各類開發者大賽及基金會資助活動吸引儘可能多的DAPP開發者入駐,開發出功能和體驗更好的DAPP,吸引更多的C端使用者使用,從而繁榮整個公鏈生態。

  • 另一類是以傳統網際網路巨頭為首的無幣區塊鏈專案(如螞蟻金服的區塊鏈,百度的區塊鏈),大多都在開拓實體經濟場景的應用。它們本質上是透過BAAS(區塊鏈即服務)的方式,把區塊鏈相關技術服務抽象化、標準化出來,然後開放API介面給其他企業,類似於雲服務的形式。這兩類似乎是兩個平行的區塊鏈世界,發展模式也差異巨大。

在不少人眼中,似乎區塊鏈的商業化業務還只能用私有鏈、聯盟鏈,公鏈由於效能、安全性上的種種侷限更多還是一塊全然與商業無關的淨土,主打炒幣、遊戲等業務領域。

唯鏈初入市場時主打的是聯盟鏈,專門為各行業提供防偽溯源解決方案,2017年下半年正式轉型做公鏈,但唯鏈所做的事情和傳統網際網路大企業如出一轍,不過,有別於百度、阿里等在聯盟鏈上做“區塊鏈即服務”,唯鏈是在公鏈上做這件事。

“公鏈生態的開發者/建設者,除了狹義的DAPP社羣開發者,還可以是大企業,甚至是傳統IT界而非區塊鏈領域的企業”,唯鏈COO Kevin表示,“並且大企業入駐宣傳效應更強,執行力和推動力也更大”。

小蔥向Kevin瞭解到,唯鏈也曾試圖吸引DAPP開發團隊入駐,但總結髮現,DAPP開發者多是一些很小的團隊或者個人,主要衝著前期的獎金/資助計劃而來,較少考慮長期的商業化路徑和賺錢方式,因此所開發出的應用大多生命週期短暫,難以持久。而對大企業而言,只要它有利用區塊鏈做變革的意願,它們更容易結合自身業務找到實際可行的商業模式,並且可調動的資源的也更多

因此,他們認為應該擴大“生態建設者”的範圍,把區塊鏈DAPP開發者和傳統大中小型企業全部吸納進來,唯鏈早期為各個企業所做的區塊鏈落地方案,也已全部陸續從原來的聯盟鏈遷到了公鏈上。

一家To B區塊鏈企業下沉的1000天:從定製化到標準化

唯鏈從15年創立之初就在做區塊鏈落地‍‍企業方案,‍‍最早從奢侈品的防偽溯源開始。早期做企業落地方案等同於行業開荒,一個專案從業務諮詢、到解決方案制定、再到前後端區塊鏈技術開發和落地,幾乎要全程覆蓋。

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唯鏈積累起了相對全面的區塊鏈商用落地服務體系,但單個區塊鏈專案的落地對接終究存在週期長、人力成本高等弊端,基於長遠的商業化考量,唯鏈把前期案例的服務經驗抽象出來,形成了一套標準化產品,命名為“VeChain ToolChain”。

今年4月18日,在舊金山舉行的唯鏈全球開發者大會上,ToolChain一站式區塊鏈即服務平臺被正式推出。據官方宣介,該平臺主要提供包括商品全生命週期管理、供應鏈全流程管控、資料存證、資料認證等區塊鏈服務。

針對不同的企業客戶,ToolChain提供多樣化的接入方式:標準版提供標準化應用模組、工具和物聯網裝置,有一套完整的區塊鏈商品生命週期管理系統(包括後端區塊鏈系統、B端企業操作管理平臺以及C端APP應用等),適用於不具備區塊鏈開發能力的中小企業;開發者版會提供API介面、SDK開發工具包、詳盡開發者文件等,適合有一定技術實力,並且希望基於唯鏈做一些定製開發的企業客戶。

區塊鏈的花樣落地案例

據小蔥瞭解,截至目前,VeChain ToolChain已經在能源、汽車、農業、酒類、快消、保險等多個行業有落地案例,主要集中在防偽溯源、資料驗證、資料共享等應用領域,尤以供應鏈防偽溯源的成功案例較多,我們先簡要看幾個典型案例。

案例一:沃爾瑪中國區塊鏈食品追溯平臺

  • 案例背景

沃爾瑪自身希望做一個基於區塊鏈的食品安全溯源平臺,增強消費者購買信心,同時希望該平臺與自身業務流程完美契合。

  • 解決方案

基於VeChain ToolChain技術為沃爾瑪定製開發一個區塊鏈追溯平臺,將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特點用在食品安全追溯上,給被追溯商品賦唯一編碼,並記錄相應的供應鏈資料,C端使用者可掃碼檢視所購食品的基本資訊(名稱、規格、儲存條件、產地、生產商等)和追溯資訊(如採摘時間、預冷溫度、包裝時間、產品出廠檢驗記錄、發貨時間、收貨時間、原產地、生產所在地、產品收貨地等),提升商品資訊透明度,滿足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高的要求。

  • 落地實施

整個方案的實施涉及三個參與方:首先是普華永道(PwC),擁有專業的食品安全團隊及行業知識,負責針對沃爾瑪自身的業務流程來設計一套食品安全追溯的前端業務系統和業務內容;其次是唯鏈(企業級區塊鏈公鏈平臺),負責提供後端區塊鏈產品和技術支援;此外還有一家名為“綠度”的新三板上市IT公司,負責按照普華永道的設計要求,實施沃爾瑪中國食品追溯平臺的具體開發工作。

  • 應用成果

沃爾瑪中國食品追溯平臺於今年6月正式宣佈,據瞭解,現已有20多個供應商在使用整個食品安全追溯平臺,據沃爾瑪相關負責人公開透露,今年下半年,沃爾瑪還將陸續上線超過一百種商品,覆蓋包裝鮮肉、蔬菜、海鮮、自有品牌食品等十餘個品類,優先納入高關注、高風險的商品。

案例二:DNV GL的“ My StoryTM ”專案

  • 案例背景

DNV GL(挪威船級社)是一個專業第三方認證機構,很早就開始做紅酒的品牌認證(如對紅酒種植工藝、種植過程及物流和供應鏈過程進行認證然後頒發相應的ISO認證證書)。傳統的認證方式需要派很多認證專員去做現場審計和調查(如現場抽查文件、記錄資料等等),十分耗費人力及時間成本,有意藉助一些新興科技增效降本。

  • 解決方案

基於VeChain ToolChain技術和產品,重新搭建一套全新的認證服務體系,將現有認證流程部分數字化,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更多線上資料做認證,減少人力投入。如對紅酒的物流運輸資訊進行自動化採集和區塊鏈存證。且認證資訊會以數字化的方式呈現給終端使用者,每瓶葡萄酒上面都有一個碼(叫做“ My StoryTM ”),消費者可透過掃碼檢視每瓶葡萄酒的認證資訊。

  • 應用成果

今年1月,“ My StoryTM ”正式對外宣佈,最早是義大利酒莊的三款紅酒使用了“ My StoryTM ”,目前DNV GL正在對該系統進行迭代升級,試圖將該業務平臺擴充套件至除紅酒之外的不同業務場景。

唯鏈是為數甚少的不斷和傳統大企業進行商業合作的公鏈之一。Kevin認為,選擇和大企業合作,是為了更容易向別人驗證這套解決方案的價值和落地可行性,並且大企業一旦發現區塊鏈的好處,會更願意調動內部資源去推動專案的擴張。當然,除了和知名大企業合作之外,唯鏈也有不少與中小企業對接的案例。

案例三:新加玻球鞋客制企業利用區塊鏈新概念營銷限量版球鞋

SBTG是新加坡的球鞋客制龍頭,在給阿迪達斯做限量版《權力的遊戲》聯名款系列跑鞋時,SBTG使用了VeChain Toolchain標準版,在鞋子的鴨舌裡內建加密晶片。該設計師的主要需求是希望讓球鞋的購買者獲得更多更特別的消費體驗,鞋子不僅外觀設計特別,還內建晶片,消費者能透過APP識別晶片獲取更多產品資訊/設計師想說的話等等,十分酷炫,於他而言,這是一種新的營銷方式。

案例四:澳大利亞養牛企業利用區塊鏈開啟中國市場

一個世代在澳大利亞農場裡養牛、售賣牛肉的家族企業——Latitude 28 欲進軍中國市場。作為一個全新的海外產品,他們希望尋求利用區塊鏈技術來向消費者證明其澳洲牛肉的真實性,同時也給自己的產品尋找一些差異化競爭特性,堅定消費者的購買信心。因此使用了VeChain ToolChain的開發者版本,後端系統依託VeChain ToolChain,前端頁面做一些客製化開發,最終作為高品質澳洲進口牛肉在京東商城售賣,消費者可在購買之後看到牛肉的整個運送過程。

案例五:D.I.G利用區塊鏈做紅酒的防偽溯源

D.I.G(上海外高橋進口商品直銷中心)的一個系列進口紅酒用了唯鏈的區塊鏈技術做防偽追溯,據D.I.G反饋,那些用了區塊鏈追溯的紅酒的銷售量比沒用區塊鏈之前上漲了10%,但唯鏈Kevin認為,該資料其實並不能直接歸功於區塊鏈防偽溯源的技術效應,因為在案例實施過程中,唯鏈作為生態賦能者,也幫企業做了更多宣傳。

看得見的應用,看不透的商業價值

據小蔥瞭解,上述類似的大小落地案例,透過VeChain ToolChain在唯鏈公鏈上目前跑了30多個。而基於對各個落地案例的分析總結,以及與唯鏈COO的交談,我們可以得到幾點關於區塊鏈商用落地的思考。

1、區塊鏈更多是一個終端使用者低感知的底層技術。

在實際落地過程中,區塊鏈往往並不是衝在前面的,越到底層的區塊鏈部分越發抽象且相對標準化,更多時候,區塊鏈僅僅是作為一個底層技術,默默支撐實體業務和系統,前端與使用者接觸的前端業務系統其實與傳統網際網路產品別無二致。

2、區塊鏈的商業價值,一千個企業有一千種解讀方式。

總體來看,區塊鏈是在朝著商品數字化/資訊上鍊的邏輯去發展,但這個過程中,不同企業會結合自身業務邏輯,對資料上鍊賦予千差萬別的商業意義。

比如上述案例中,同樣是將物品的運輸/物流過程資訊上鍊,

  • 沃爾瑪希望做食品的追溯,想向消費者證明某件食品來源的真實性,提升消費者購買信心;

  • 而DNV GL並不是用區塊鏈來實現防偽追溯的目的,而是將區塊鏈的一些技術特性納入到自身的認證業務系統中,從而更好的服務自己的客戶,建立起一套新的商業模式和運營思路。

  • 新加坡球鞋設計師則更多是把區塊鏈的應用當作一種新的營銷方式,給客戶帶來全新的消費體驗。

這也是為什麼,從始至終Kevin都沒有強調VeChain ToolChain在商品溯源上的作用,而是重點突出它能幫企業實現“商品生命週期管理”,因為一旦能實現商品的生命週期管理,便可以達成更多、更廣泛的商業目的。

3、區塊鏈的應用並非想象中的“神級操作”,且落地姿勢“略顯難看”。

在大多數人眼中,區塊鏈是一項顛覆性的技術。但從現有的各應用案例來看,目前區塊鏈技術對實體經濟還未達到顛覆的程度,很多時候,僅僅只是參與其中的一小部分環節。

  • 例如,沃爾瑪僅僅是接入了食品的地理位置資訊、物流過程時間、產品檢測報告等資訊,並未從頭開始做食品的追溯,例如生產種植過程尚未接入(每種食品的生產過程千差萬別,資料難以採集)。

  • DNV GL的“My Story”專案中,紅酒認證業務的數字化也還無法覆蓋所有流程,比如葡萄的種植工藝無法自動化採集,很多部分還需要人工去做現場認證。

  • 甚至很多時候,實際的業務操作也顯得很不“區塊鏈”。例如,在區塊鏈技術還不夠成熟的當下,很多企業未必願意使用私鑰簽名做資料上鍊操作,而是選擇直接用賬號上鍊,把私鑰託管出去,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削弱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性。

4、99%的落地案例都還無法量化出區塊鏈的商業價值。

向大眾證明區塊鏈的商業價值是整個行業從業者都想做的事情,商業是極其現實的,必然是直奔‘降本增效’的目標前進,看不到明確的價值,就不會有人願意擁抱區塊鏈技術。

唯鏈對接的區塊鏈落地場景也算豐富,但真正問及所做的這些案例對這些企業帶來了多大商業價值時,Kevin十分坦率地告訴小蔥,區塊鏈整體還處於探索階段,目前來看,幾乎沒有哪個場景可以說對區塊鏈有剛性需求,現在去量化它的商業價值也還為時尚早。

  • 首先,絕大多數區塊鏈解決方案都還處於早期階段,正在不斷調適和完善,案例還不夠成熟、運轉週期也不夠長;

  • 其次,絕大多數既有落地案例的規模都還不夠大,不足以形成大的影響,資料不具備代表性,並且絕大多數企業在初期階段也不願意透露過多業務績效資訊反饋給區塊鏈技術服務商;

  • 三是,區塊鏈的商業價值多種多樣,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解讀,統一的量化標準本身並不存在,不同的企業其實能結合自身業務邏輯找到不同的商業價值,如降低人力成本、提升資料協作信任、革新營銷方式等等。

  • 最後,Kevin認為,“區塊鏈最大的商業價值還並未被挖掘和釋放出來”,目前唯鏈涉足多在非金融領域,未來的價值潛力還有很大上升空間,“真正大的商業價值在於後面去把整個生態內不同的業務場景打通,使得資料可以共享和交換,並且對接更多的金融服務”。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