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的孤獨時代
十年前比特幣呱呱落地的時候。1萬個比特幣都換不到1塊披薩。
公鏈以比特幣為首。當時還沒有其他鏈、也沒有其他幣。
當比特幣的價值漸漸被認可的時候。人們意識到這事可真酷,自古以來只有君王發幣、老百姓亂髮幣是要被砍頭的,現在利用技術居然能發幣了,而且還是扛審查的,不可輕易摧毀的電子貨幣。
於是,人類骨子裡發幣的慾望就上來了。
然而在當時,想快速發幣的話,如果沒人力從頭開發一條底層公鏈,那就只能fork比特幣原始碼,去修改修改引數,再改個名字。發鏈的同時,也發了一個新幣。
萊特幣、DASH、狗狗幣、以及一堆以 BT_ 開頭的山寨幣就屬於這一類。
一鍵發幣時代
在區塊鏈2.0時代,以太坊在比特幣的基礎上,技術已經更加的成熟,有了圖靈完備的虛擬機器,可以輕鬆創造可程式設計貨幣,以太坊定製了ERC20標準代幣協議。只要遵循ERC20標準,編寫一份智慧合約,然後部署到以太坊上,就能發幣了。這可以稱為一鍵發幣時代
由於這個一鍵發幣的功能,掀起了ICO狂潮,帶來了一波超級大牛市,也創造了以太坊神話。比特幣最高達到2萬美金以上。
當時眼花繚亂的鏈啊、幣啊,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都被人遺忘了,有很多專案,只是在ICO的時候閃亮登場過,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如同歌裡唱的 “全都是泡沫、只一剎的花火”。
公鏈混雜時代
時間來到了2019年下半年。此時比特幣價格8000美金。市場回暖,ICO泡沫差不多碎完了,留下來的公鏈,先不評價好用與否,至少都是落地了的。
此時的活躍的公鏈,除了老大比特幣,老二以太坊的地位不可撼動。就是這些被為區塊鏈3.0的公鏈了。它們以碾壓 比特幣和以太坊的 高TPS著稱。
除了一直受人期待的EOS,我們還能看到,其他一些比較活躍的公鏈。比如IOST、ONT、波場等等。
區塊鏈3.0公鏈,試圖成為DAPP的通用開發平臺,讓運用了區塊鏈技術的DAPP遍地開花,走入尋常百姓家。
這些鏈之間的關係,並非是 “某條鏈能解決的事情,是另一條鏈不能解決的“,它們只是在分割市場、爭奪幣圈存量使用者,爭奪開發者的關注。
創造底層公鏈能產生的巨大利益,導致了各家都開發了自己的公鏈。
至今,還有很多募資完,正在開發中的公鏈還未上線。
有的公鏈,想解決某種業務場景,有的公鏈想做某個細分領域,有的公鏈想開發更先進的共識演算法…
我們無法一一去理解這些做公鏈開發的專案方的初衷,到底是想改變世界還是圈錢為主。
能肯定的是,在發幣已經像喝水般容易的當下,發鏈正在變成一種新需求。
一鍵發鏈時代
事實上開發一條公鏈代價巨大。需要很強的技術團隊,也需要很大量的資金。
於是想發鏈的,又分為兩種。一種還是拿現有程式碼改造,如BOS、meetone、telos這些fork了EOS程式碼的鏈。
一種就是募資去獨立開發的鏈。
而據我觀察。有些正在開發的公鏈的專案方,其業務場景,其實用智慧合約就能在現有區塊鏈上平臺實現了。
那麼發鏈的目的是甚麼,是對鏈擁有主權還是,還是真的能開發出比現在更好的鏈?
我覺得應該是對鏈的主權吧。
而無論是分叉鏈,還是自主開發的鏈,上線以後,避免不了單機的命運。也就是鏈與鏈之間,並沒有關聯。
當然,能採用一些中心化的承兌閘道器,進行偽跨鏈。達到資產互通的目的。
切入正題,最近很熱門的話題就是:跨鏈。
其中的代表專案就是 Cosmos 和 Polkadot。
根據我親身的體驗 Cosmos 和 Polkadot 雖然被貼上“跨鏈”的tag。
但它們試圖解決的問題,其實是通用的公鏈發行方式。也就是支援 一鍵發鏈 。
開發公鏈所需的技術,逐漸的成熟了,於是那些有豐富公鏈開發經驗的經驗的程式設計師大神們,本能的對這些技術進行 封裝 和 抽象 。 從讓開發公鏈更加的容易。
就像以太坊讓發幣變得容易一樣(只需定義幣的名稱、數量、精度等等。
Cosmos 和 Polkadot 正在讓 發鏈變得容易。 (只根據業務場景編寫一些業務邏輯,而無需關心底層那些複雜的密碼學模組和難搞的共識演算法 )
試想,如果大家都用同一種方式發鏈、這樣發出來的鏈,跨起來就容易多了。
Cosmos和Polkadot的架構和設計目的,正是試圖建立區塊鏈之間的橋樑,最終建立一個區塊鏈網際網路。
利用Cosmos提供的Cosmos SDK和Polkadot提供的Substrate。
可以很輕鬆用少量的程式碼,定製出一條全新的公鏈。並且在之後,很容易的和其他鏈互相通訊。
Cosmos和Polkadot 未來會對區塊鏈圈的整體局勢帶來甚麼影響。實在值得期待。
就像其demo裡示範的一樣,
也許一個NDS服務就是一條鏈、
也許一個交易所就是一條鏈、(幣安的dex正是採用了cosmos sdk)
也許是一個遊戲就是一條鏈、
也許是一個商城就是一條鏈、
也許是一個公司、一個群體、甚至一個人,都可以擁有一條鏈。
值得期許的區塊鏈互聯時代
根據智慧合約與公鏈的關係,我們把EOS、波場這樣的公鏈稱為DApp平臺。
而在這個以鏈為拓展單位的架構下,釋出鏈,如同釋出智慧合約一樣容易。所以不妨稱之為鏈平臺。
其實對使用者來說,你的DApp跑在甚麼鏈,根本無所謂。你的應用背後是甚麼鏈在支撐,也無關緊要。
甚至你是否使用了區塊鏈技術,對使用者來講,也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你使用了區塊鏈技術,讓原本的世界,更安全、更容易、更美好了麼。
畢竟大家都不需要太複雜的東西。越好的東西,約趨於簡單。
所以像MyKey這樣降低區塊鏈使用複雜度的應用會受到大家的喜歡。
那些業務職責單一,效能優異的定製鏈,會變得流行,變成一個個區塊鏈產品背後的支撐鏈。
而比特幣、以太坊這些久經考驗、共識強大的公鏈,則可以作為最終的資產結算層或者存粹的價值儲存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