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四年前,The DAO的橫空出世,讓世人第一次重視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的概念,而它的崩潰,也逼迫尚未成熟的以太坊在鬼門關走了一回。四年後的今天,隨著Defi(去中心化金融)概念的興起,與之相輔相成的DAO,又一次重回大眾的視線,而這一次,它已褪去了過去那浮誇的外衣。
何為DAO?
DAO全稱為(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翻譯成中文便是去中心化自治組織,這個概念最早源自Daniel Larmier(BM)提出的DAC(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Corporation,去中心化自治公司)[1],後被Vitalik Buterin改編成DAO寫進以太坊的白皮書中[2]。
那兩者有什麼區別呢?
組織通常由人與人之間的書面協議的分層堆疊組成,而公司則是一系列合同的集合,這包括股東協議、契約、租約、服務提供商協議、僱傭合同、客戶條款和服務等,這些合同受一套稱為法律的高階共享合同約束。而“經濟”作為一個整體,是由合同棧網路構成的,所有這些合同都是由具有嚴格管轄權的法院執行的。
本質上,組織是由合同構成,而經濟就是關於合同的一個網路[3]。
而所謂DAO,它允許分佈在全球各地的成員,在信任最小化的情況下對提議發出投票,並進行最終決策。
這自然也離不開合同的概念,只不過DAO涉及到的合同,我們稱之為智慧合約,它們是用程式碼編寫的數字協議,並且是由區塊鏈網路強制執行,而非透過法院。
相比紙質合同,智慧合約要更好,這就如同電子郵件和信件的對比:前者更快、更便宜、更具可擴充套件性。此外,智慧合約還降低了協調和執行協議的成本,就像網際網路將通訊的邊際成本降低到接近零一樣。
融資1170萬 ETH的The DAO,它的崩潰一度將以太坊逼到了鬼門關
談到DAO,我們就難免要談到The DAO,儘管它並不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DAO組織,但The DAO絕對是被人們所知道的,最為有名的一個DAO。
這個推出於2016年4月份的去中心化自治組織,在短短28天內便在全球範圍內籌集到了1170萬 ETH[4],按照ETH的規模來看,The DAO是有史以來籌資最多的一個區塊鏈專案,即便是後來籌集到近40億美元的EOS(共計融資721.17 萬ETH[5]),也難以望其項背。
而The DAO的成立目標,是作為一個去中心化的風險投資基金,任何人透過購買DAO Token,便可以對投資計劃進行投票,也就是說,人人都可以當VC投資者,並由共識決定投資結果。
這項願景聽似非常牛X的計劃,一度被以太坊社羣吹捧是顛覆VC模式的存在。
然而,僅僅2個月後,一名駭客在The DAO的合約程式碼中找到了一個致命的遞迴呼叫漏洞,這使得他從The Dao的合約中抽走了360萬 ETH(目前價值8.06億美元),在這起事件發生之後,以太坊社羣如臨大敵,當天開發者們就決定停止對所有交易的驗證,而以太幣的價格也因此從145元跌至最低68元。
此後以太坊聯合創始人Vitalik Buterin提出硬分叉提議,在社羣成員的支援下,另起一條沒有盜竊交易記錄的新鏈,並命名為以太坊,從而將涉及到的鉅額以太幣資金退還給參與者。
這起事件,曾一度把以太坊推向了鬼門關,也警示了後人關於智慧合約安全性審計的重要性。
DAO的重生及擴充套件
創新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假設當初沒有人在“卡布奧雷”車禍事件之後繼續改造汽車,那麼今天,我們可能依舊在乘坐著四輪馬車。
而關於DAO的創新,亦是如此。
不可否認,DAO的概念是非常令人興奮的,因為它努力解決現代組織執行方式中的所有問題。理論上,一個結構完美的DAO,可以為每個參與者者提供了塑造組織的機會,這裡不會有層級結構,意味著任何人提出的創新想法,都有可能被整個組織所考慮並接受。每一個參與者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聲音,規則清晰又簡單,沒有任何爭吵的餘地。
最後,由於所有規則及每一筆投票交易,都記錄在區塊鏈當中,任何人都可以對此進行審查,因此DAO是完全透明的。
很多人會批評這種想法,例如麻省理工學院的《技術評論》曾評論稱,將重要的財務決策委託給大眾,這種想法是糟糕的,也不太可能會產生任何回報。
儘管如此,這依舊無法阻擋人們去探索這樣頗具想象力的實驗。
今天,我們所熟知的Defi專案Maker,它的自治組織叫MakerDAO ,類似的DAO組織,還有Kyber的KyberDAO,Synthetix的SynthetixDAO等[6]。
簡單說,它們都是透過治理token,讓參與者對協議的規則更改發起投票,從而實現去中心化的社羣治理。
然而,治理型別的DAO,僅僅是DAO的其中一個分支,目前還有很多其它型別的DAO。比如說Moloch:一個流行的共享DAO,其重點是透過贈款為以太坊開發提供資金,任何人都可以向這個Moloch DAO提交一個提案,並獲得資金,而Vitalik Buterin和Joseph Lubin這兩位以太坊聯合創始人,相繼為該DAO捐贈了1000 ETH,至今,Moloch DAO已為包括Lighthouse安全性審計、Tornado Cash等以太坊專案資助超過30萬美元的資金[7]。
MetaCartel:作為Moloch的一個分支,MetaCartel在操作上與Moloch相似,不同之處在於是資助的方向。
簡單說,Moloch專注於以太坊開發,而MetaCartel則專注於為以太坊應用層提供資金。更具體地說,MetaCartel是向消費者應用(即dApp)提供小額贈款(通常在1000-5000美金的範圍內)。
而MetaCartel Ventures(也稱為Ventures DAO),則是一個盈利性的DAO,它與崩潰的The DAO屬於同一個型別,其利用了Moloch V2智慧合約,允許DAO以一種相容的、鏈上的方式投資早期階段的專案。
另外還有不得不提的一個DAO,便是有DAO工廠之稱的Aragon,其允許使用者在5分鐘內建立一個DAO,至今包括Coinbase、Decentraland、AAVE在內的參與者,已透過該平臺建立了超過1300個小型的DAO[8]。
經過近4年的發展,使用DAO結構的組織在悄悄蔓延,而關於DAO顛覆性的炒作聲則幾乎很難聽到,這大概是市場吸取了The DAO崩潰的慘痛教訓。
Defi與DAO的相輔相成
而真正有望首先被大規模使用的DAO,實際是和defi非常相關的。
今天,我們看到的Compound、Maker、Kyber、Synthetix、balancer、Aave等Defi榜單上的常客,都相繼推出了自己的治理代幣,而它們涉及到的去中心化治理社羣,便是一個DAO,這關係到參與者的利益,從而能夠激勵參與者進行投票。
最近筆者看到一個名字非常有意思的公眾號,叫做defi之道,而將其理解成defi之DAO,其實也未嘗不可。
因為每一個Defi專案,本質上都會成為一個DAO,而彙集天下的Defi資訊,最終也可以成為一個DAO。
行業參與者和機構投資者眼中的DAO
一千個讀者心中,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放到DAO的身上,也會有很多種不同的解讀。
比如DAO概念的提出者Vitalik,其不僅為相關的DAO專案捐款,還曾提出用DAO和ICO結合的DAICO[9]融資概念,但遺憾的是,這個看似健康的模式並沒有被市場所廣泛採用。
又比如Aragon聯合創始人Luis Cuende認為,DAO是繼部落格、社交媒體之後的下一個大創新,其提到稱:
“網際網路改變了我們的組織方式,部落格的出現使得跨國界、即時分享想法成為可能。而部落格,隨後讓位給了社交媒體,社交媒體使得討論想法和影響相關的社羣成為可能。如今,社交媒體已經變得如此強大,它甚至可以影響到一國總統的選舉。然而,我們很難知道社交媒體的影響到底有多積極。
如果說部落格和社交媒體允許人類更快地在文化上迭代,那麼,DAO則允許社會比以往更快地迭代協調模型。”
那投資機構眼中的DAO,又是什麼樣的呢?
對此,placeholder聯合創始人Joel Monegro曾評論稱:
“在世界上大多數地方,建立和維護一個法人實體每年要花費數千美元的運營和法律費用來維護這個組織,在我的家鄉多明尼加共和國,成立一個慈善機構可能需要一年的時間,相比之下,DAO在任何有網際網路連線的地方都是可用的,而且它們的全球性使得管理來自全球的成員變得容易。你可以把DAO程式設計成任何東西。一個數字組織可以是一個盈利性的企業,一個非盈利的基金會,一個合作社,甚至是一個法庭。 ”
而另一位參與投資DAO專案的知名投資者Tim Draper,則是一位眾所周知的政府創新推動者,他在今年2月份完成一筆100萬美元的投資後評論稱:
“你不可能每天都建立一個新的司法管轄區,在Aragon之後,世界的統治將永遠不會一樣。[10]”
今天DAO所面臨的問題
儘管行業參與者對DAO寄予了厚望,但今天我們依舊不能忘記The DAO帶給行業的慘痛教訓。
關於DAO組織,資金的安全性依舊是重中之重,例如之前曝出的Maker治理攻擊方案,因為閃電貸的引入,逼迫MakerDAO緊急投票修改規則預防攻擊[11],從而成功避免了一場潛在的危機。
對於探索中的DAO,規則存在漏洞的可能性依舊存在,而隨著DAO涉及到的金額越大,它們對攻擊者的吸引力也就越大,這將是任何一個Defi和DAO專案都會面臨的問題。
再然後,便是關於投票的參與度問題,今天絕大多數的DAO專案,當涉及到一個新提案時,願意參與投票的投票者依舊屬於少數,而這無疑不利於治理結果的代表性。
而相關的解決方案,一是做好相關提案的科普,讓參與者認識到治理的重要性,二是降低投票的門檻,讓普通的持幣者也能夠簡單地參與投票,這些都是很多專案方有待於完善的一塊。
我眼中的DAO
作為一名比特幣愛好者,關於DAO的起源,我還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因為從本質上來說,比特幣應該是第一個DAO組織,只不過直接參與投票的人並不是持幣者,而是開發者與礦工,在提議很少有爭議的情況下,來自世界各地的開發者們在內部就可以完成投票,而涉及到有爭議的提議,則需要礦工參與投票決定。
換句話說,今天最大的DAO組織應該是比特幣社羣,但我不得不承認的是,這樣的DAO組織,並不是最好的形式。
今天,DAO創業者及投資者們,將DAO描繪成了替代現有組織結構的新形式,他們提到的“更快地迭代協調模型”、“節省組織的維護費用”、“鼓勵創新”等願景,聽起來固然非常地美好,但也請不要忘記,這些DAO還都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因此會涉及到較大的風險。
當有人說“讓我們一起,為夢想而窒息”時,請擦亮自己的眼睛,4年前崩潰的The DAO,不會是第一個死去的DAO。
1.https://bitcoinmagazine.com/articles/bootstrapping-a-decentralized-autonomous-corporation-part-i-1379644274↵
2.https://github.com/ethereum/wiki/wiki/[中文]-以太坊白皮書↵
3.https://www.placeholder.vc/blog/2020/5/7/aragon-daos↵
4.https://medium.com/swlh/the-story-of-the-dao-its-history-and-consequences-71e6a8a551ee↵
5.https://blockchair.com/ethereum/address/0xd0a6e6c54dbc68db5db3a091b171a77407ff7ccf↵
6.https://tokentuesdays.substack.com/p/how-daos-enable-self-sustainability↵
7.https://www.molochdao.com/projects↵
8.https://poweredby.aragon.org/↵
9.https://ethresear.ch/t/explanation-of-daicos/465↵
10.https://techcrunch.com/2020/02/19/tim-draper-puts-1m-into-the-aragon-blockchain-project-to-create-digital-cou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