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種通證:EOS
EOS,根據2018年6月28日公佈的《火幣區塊鏈大資料周度資料洞察》,與BTC/" target="_blank"">比特幣和以太坊一起,是熱度最高的三種數字貨幣。EOS 透過以太坊平臺進行了為期長達一年的荷蘭式拍賣,進行首次募資發行,共發行10億枚,隨後會進行每年5%以下的增發。目前EOS的市值位居數字貨幣的第五位,超過92億美元。
EOS是由 Block.one 公司主導開發的,首席開發人員為 Daniel Larimer。Daniel 在網路中被稱為BM,這個稱呼源於他的網名Bytemaster,他曾開發了Bitshare、Steem,發明了石墨烯技術以及DPoS共識機制。現在的EOS是在他兩次成功的區塊鏈開發經驗的基礎上進行開發的,寄託了他用程式碼保衛人的自由、財產等權利的夢想。
EOS 可以看做是 Enterprise Operation System 的縮寫,意為商用作業系統。同以太坊一樣,它是一種基於區塊鏈的智慧合約平臺,但不同的是它的效能、可擴充套件性和可用性都大大超過以太坊,能夠達到商用的級別(以太坊也在努力升級)。另一個不同點是,在以太坊上執行智慧合約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而人們使用EOS的網路資源是不需要付費的,只需抵押一定量的EOS。因此,EOS通證在EOS網路中就代表著資源,它類似於土地,只有擁有土地我們才能夠在上面鋪路建樓(Dapp)。很自然的,EOS代表著其網路資源的所有權,持有EOS既可以自己使用資源,也可以把網路資源的使用權租賃給別人,當然也可以閒置。
另外值得一談的是EOS的共識機制,DPoS,它是EOS高效執行的原因之一,也是EOS 選舉 21 個區塊生產者提供網路服務的根本原因。DPoS的執行,有點類似於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所有EOS的持有者都可以為自己認可的區塊生產候選人投票,最終選出21名區塊生產者進行區塊的生產、記賬、提供網路資源等服務,而區塊生產者能夠根據貢獻享受到每年不高於5%的EOS增發;每12輪區塊生產結束後(即每126秒),就會重新統計投票情況,可能產生區塊生產者的輪換或維持不變,作惡的區塊生產者將會被淘汰。
現在EOS主網剛剛上線,據說BM已經在帶領Block.One的工程師們開發一款令人驚喜的Dapp。EOS未來的發展,即與其自身不斷地完善升級有關(與比特幣和以太坊不同,EOS升級不會導致分叉),也和建立在它上面的Dapp生態息息相關。
2. 一個概念:隔離見證(1)
介紹BCH的時候,我們提到了隔離見證,它是關於比特幣區塊容量的一個比較巧妙的升級方案,需要了解一下。
中本聰設計比特幣時,將每個區塊的大小設定為1M。我們知道,比特幣就像一個分散式的賬本,而一個區塊就是賬本上的一頁紙。這一頁紙的大小有限,就只能記錄很有限的資訊;比特幣區塊容量有限也一樣,一個區塊裡也就只能記錄有限的交易資訊。而且比特幣網路10分鐘才出一個區塊,這就意味著,比特幣每小時能夠進行的記賬次數是有限的,如果整個網路的記賬請求超過這個次數,比特幣網路就會陷入擁堵。
隨著比特幣的發展,比特幣轉賬需求越來越多,區塊大小隻有1M的侷限就顯現了。針對比特幣的區塊容量問題,比特幣社羣出現了分歧,其中比特幣Core團隊提出的隔離見證方案,這個方案能夠讓比特幣的一個區塊記錄更多次的交易,變相地提高了比特幣區塊的容量上限。隔離見證具體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我們明天進行了解。
3. 一些思考:公地和私地
EOS的網路資源和以太坊的網路資源是兩回事,前者像是私人土地,後者像是公共土地。私人土地,自己使用當然不會有什麼花費,而公共土地就不能免費,因為一旦免費就會造成公地悲劇。雖然以太坊的轉賬費用偏高,很多人呼籲免費,但現在以太坊的礦工費用都是市場調節的結果、是人們在現實情況下所公允的,因為一旦免費發生公地悲劇,就會交易擁堵、體驗不佳到你寧願付一筆礦工費。公地和私地算是區塊鏈網路資源分配的兩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