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發展,科技惠及民生。發展普惠金融,支援共享經濟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而從政策層面、經濟層面、社會層面和技術層面都可以看到我們國家的普惠金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是商業銀行發展的藍海。但發展普惠金融仍然面臨不少的難題,而引入區塊鏈技術來破解普惠金融難題是開拓商業銀行發展新藍海的初步設想。
科技創新是普惠金融的發展引擎
從普惠金融本身來看,它的需求很高,迅速增長,但有效供給不足。易觀金融分析師郭競告訴《經濟》記者,一是普通城鎮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長,個人金融和理財意識增強;二是小微企業快速發展,小微金融需求迫切;三是農村金融需求旺盛。“供給方面,社羣金融發展很薄弱,基礎設施不完善,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很明顯,金融服務在鄉村地區也沒有很好地覆蓋,金融供給缺乏。在這種情況下,發展網際網路金融就是實現普惠金融最佳的路徑,它可以實現破壟斷、廣覆蓋、降成本、促創新、可協同等多個方面。”
區塊鏈技術的出現給普惠金融的創新和發展提供了活力。今年9月23日,以“新規範?新科技?新發展”為主題的“2016中國·北京網際網路金融創新論壇暨《中國網際網路金融發展報告(2016)》新書釋出會”上,北京中科金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燁東博士就表示,區塊鏈技術不僅能有效降低金融行業的執行成本,同時對創新驅動新型商業模式的誕生、降低信任風險和鼓勵開發性協作與創新有著一定的推動作用,它是實現共享金融的有力工具。“所以,區塊鏈首先影響的是金融的基礎設施,隨後擴充套件至一般的金融業務,最終改變整個金融生態鏈。”
科技創新是新常態下普惠金融的發展引擎。民生銀行資訊科技部總經理牛新莊對《經濟》記者表示,當前各國政府、央行、金融機構、科技巨頭們都紛紛在區塊鏈領域積極佈局,世界經濟論壇今年8月釋出的“區塊鏈將如何重塑金融服務業”報告中指出,區塊鏈有巨大潛力能促使新的金融服務基礎設施更為簡單與高效。
“通俗來講,區塊鏈就是一個共享大賬本,大家遵循統一規則競爭記賬,同時確保全網在各節點互不信任、甚至有惡意節點的情況也能完成真實的記賬。”牛新莊還表示,“首先是其基於信任、無法篡改的特性,這就能解決很多資料信任類問題;再就是其去中介化、交易點對點完成這個特性,能夠消除交易中介環節,降低交易成本,減少交易摩擦,同時交易結算幾乎是實時的,從而提高了交易效率,提升了資產利用率;而資訊透明可追溯將直接促進提高社會公信力,推動普惠金融的發展”。
華夏銀行科技開發中心工作人員對《經濟》記者稱,商業銀行可利用區塊鏈技術提升自己的科技運用水平,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手段,助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區塊鏈技術特別適合於需要信任和公開透明的場景,例如大學生創業貸款、助農貸款、公益捐款、眾籌融資等業務領域。
區塊鏈技術並非靈丹妙藥
雖說區塊鏈技術能夠更好地推動普惠金融的發展,讓更多的人能享受到金融服務,但區塊鏈技術目前在中國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應用還存在諸多難點。
目前區塊鏈技術要想真正落地應用到普惠金融領域還有很多問題。郭競向記者講道,首先來說,區塊鏈技術本身還不夠完善和成熟,該技術本身處理大規模交易的抗壓能力差、交易時間延遲較長的弱點就制約了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發展。“據我所知,目前多家區塊鏈企業和金融機構也在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並且也有了一些解決方案,希望透過區塊鏈以外的技術解決交易量瓶頸的問題。但是目前還是一些實驗性的東西,還有待時間證明。”
除技術本身的瓶頸之外,金融行業的特殊性也是問題。“金融行業是各個行業中最謹慎的行業,也是關係到民生的支柱行業,而對於金融行業來說每項技術的應用都需要不斷的嘗試,並且是由小到大,由區域性到全域性的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註定是漫長的。” 郭競如是說。
區塊鏈設計理念相當完美,但它並非靈丹妙藥,目前普惠金融引進區塊鏈技術主要存在三方面問題。
一是從技術角度看,其交易效能、儲存容量、計算資源消耗、安全性等方面都無法直接匹配目前各類業務需求。例如前期美國the dao眾籌專案智慧合約被攻擊事情,損失市值超過6000萬美元以太幣,雖然後續社羣採取了以太坊硬分叉來保護投資者財產,但整個事件如果發生在傳統金融行業將是致命的打擊。為解決上述各類問題,衍生出了聯盟鏈、私有鏈、側鏈這些架構,以及pow、pos、dpos等一系列共識演算法,這些都是新興技術發展初期的通病,體現為技術版本更新快,標準五花八門,其發展成熟至逐步統一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週期的市場檢驗。
二是業務場景落地還需時日。前面談到區塊鏈為何是顛覆性的變革,主要體現在它對業務系統的改造往往都是底層平臺級的,特別是和金融系統底層架構的融合,這是一項巨大複雜的工程,相當於核心系統再開發,其耗費人力物力成本和專案風險都相當高。所以我們看到目前市場上除了比較穩定的比特幣體系,其他區塊鏈專案絕大部分均屬於概念驗證階段,尚無大規模應用。
三是監管方同樣面臨巨大挑戰,需要儘早介入,同步制定相關法規,同時將技術規則納入監管體系,以確保整體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數字讓普惠金融可持續
目前,區塊鏈技術還處在初級階段,諸多方面有待最佳化或在實踐中逐步統一認知並不斷改進。除了以上問題,華夏銀行科技開發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區塊鏈技術尚未完全統一和標準化。此外,還存在網路頻寬等效能問題,在技術上需要進一步證明其安全、可靠、可以大規模應用,需要金融立法和金融制度的配套跟進。“國內商業銀行應加大研究投入,從試驗性專案入手探索區塊鏈技術極其應用,逐步將其納入實用場景,推動普惠金融發展。”
最後,朱燁東總結道,區塊鏈能否真正發揮作用,關鍵要看是否有適用的場景。“從掌握入口到渠道為王,再向場景金融升級,場景金融已成為未來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重要方向,移動支付、大資料、雲端計算、金融資產交易等也已逐步發展成為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主要趨勢。”
普惠金融的要義是全方位地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服務,而普惠金融的廣泛包容性,在客觀上決定了普惠金融業務具有風險大、成本高、收益低三大特徵,這使得商業銀行在推進普惠金融發展方面動力不足,而移動網際網路、大資料、雲端計算、智慧終端等數字技術的發展,消除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普惠金融服務提供了新的思路。
數字普惠金融被稱為是可持續的普惠金融。今年g20峰會上,我國提交了《g20數字普惠金融高階原則》,首提數字普惠金融概念,凸顯資訊化技術的重要地位,成為世界範圍內推動普惠金融新的里程碑。
目前國內還缺乏哪些實現普惠金融可持續的技術或條件?
在郭競看來,普惠金融跟金融科技的邏輯是一脈相承的。金融科技本身是透過技術讓金融變得更加高效、更加便利、更加可觸及和更加美好。“其實數字普惠金融就是說我能夠透過數字化的技術,讓未被覆蓋的人群能夠更好地獲取金融服務。”所以,它本身也是金融科技這個大潮的詮釋。
牛新莊也表示,這和人們之前常提的網際網路金融、金融科技這些詞類似,都是金融與科技的結合,代表了金融服務的發展離不開數字化支援。傳統金融模式下是科技服務業務,現在談的是科技引領業務。“數字讓普惠金融消除了時間和空間限制,並能提供更高效、智慧、安全、人性化服務,讓金融服務機構真正做到了解你的客戶,讓使用者切實感受到以客戶為中心這一服務理念,同時也降低了服務成本,從而觸及更廣泛和細微的金融需求。”
與此同時,我們面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首先是普惠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偏遠農村地區的交通和網路覆蓋率不完善,目前仍有數億多成年人群體,無法享受到金融服務;普惠金融體系仍不健全,金融法律法規體系仍不完善;另外,資訊不對稱、信用資料的缺失,給金融體系的風險防範帶來巨大挑戰,相當大比例的小微企業、農村貧困群體、農民工仍難以獲得貸款;再就是普惠金融知識普及不足,特別是資訊化知識普及不足,我國城鄉之間還存在較大的數字鴻溝。
數字、區塊鏈引領普惠金融四大趨勢
為了實現普惠金融的可持續,引進區塊鏈技術的作用也尤為重要。
區塊鏈可以起到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是風險控制視覺化。普惠金融業務的高風險本質上來源於資訊不對稱,由於小微企業和低收入人群缺乏有效的抵押物、質押物,商業銀行難以甄別還款來源,從而形成高風險。而運用區塊鏈技術,可以完整記錄企業日常交易資料等資訊,商業銀行可以有效判斷客戶的信用等級與信用水平,顯著提高風險識別能力和授信審批效率,這使得向小微企業和低收入群體提供有效金融服務成為可能。二是交易成本低廉化。過去金融機構在交易流程上往往需要大量的後天人員和複雜的手續,在運用區塊鏈技術以後,這些流程都可以在區塊鏈上完成,這樣無疑節省了很多人工成本。
對於普惠金融未來的發展趨勢的暢想,郭競認為有三大趨勢。一方面,普惠金融制度基礎將逐步健全完善。隨著國家對普惠金融的提倡以及對網際網路金融的重視,針對網際網路金融的法律支付和監管政策將逐步完善,普惠金融監測指標體系有望從區域性到整體得到建立。其次,信用是金融交易的核心要素,網際網路及大資料技術也是科技金融的重要技術手段,這些都將作為普惠金融的基礎逐步健全。
另一方面,消費金融未來有很大發展空間。普惠金融面向的農民、城市低收入群體等收入雖低,但是對於租房、結婚、家電、裝修等消費是剛性需求,大眾參與途徑與門檻獲得提升後,消費金融在這些市場將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第三個方面,中小微企業及商戶將成為普惠金融重點領域。中小企業融資難一直是傳統金融的痛點。據公開資料顯示,我國中小企業數量達到7000多萬,佔全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若把尚未註冊的小微商戶計算在內,數量更多。但由於中小企業存續時間不確定,缺少可抵押資產,銀行獲取中小企業資訊成本比較大,加之中小企業貸款具有少、頻、急、短等特點導致其市場交易成本比較大,使得中小企業很難獲得銀行的貸款,即使獲取銀行貸款,其成本要比大企業高很多。
《g20數字普惠金融高階原則》中提出了8項高階原則,鼓勵各國根據國情制定行動計劃,為全球普惠金融下一階段的發展指明瞭戰略方向。8項原則的核心內容就是從基礎設施建設、法律監管框架、創新與風險平衡、重視消費者保護、重視基礎知識普及等全方位角度,構建整套原則框架,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圈。未來市場發展會呈現出標準化、多元化、移動化、智慧化4個趨勢。
“標準化,主要指普惠金融法規框架完善,各類統計指標健全,大眾對其理解一致;多元化,包含金融服務機構的多元化,金融市場的層次化,金融產品的個性化,金融服務逐步達到真正惠及普羅大眾”牛新莊講道,“移動化,從傳統網點金融轉向移動金融服務,客戶能夠隨時隨地享受服務;智慧化,大資料、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不斷創新,使得金融機構在提供更貼心服務的同時,也能有效防範風險,提高服務安全性”。
“可持續的普惠金融是一個偉大的理想,任重而道遠。金融機構、政府相關部門和全社會都需要持續付出努力。” 牛新莊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