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海證券報》報導,溫信祥在中國支付清算論壇上表示,近年來,以比特幣(BTC)為代表的虛擬貨幣快速發展,引起了各國監管部門廣泛的關注。截至目前,比特幣總市值達到8000億美元,穩定幣整體市值超過1200億美元,利用虛擬貨幣跨境轉移非法資金是一個典型的場景。
溫信祥指出,一般而言,虛擬貨幣大致可分為兩種型別,一種以比特幣為代表,虛擬資產的屬性更為突出,一定程度上成為流動性超發的蓄水池;一種是以Tether為代表的穩定幣,更多發揮支付工具作用。
從基礎設施角度來看,溫信祥認為,區塊鏈相當於虛擬貨幣的支付系統,也是虛擬貨幣的交易資料庫,虛擬貨幣交易所相當於中央對手方,部分承擔了做市商的職能。
溫信祥分析,虛擬貨幣對支付體系帶來主要三種挑戰:
1.脫離了支付體系,封閉執行,在內部賬戶間轉賬,與商業銀行和支付機構賬戶體系割裂,僅在兌換法幣時產生聯絡。
2.分流銀行和支付機構的支付業務,削弱清算組織地位。
3.被用於非法活動。虛擬貨幣的匿名性,使之更易成為違法犯罪行為的交易洗錢工具。
溫信祥坦言,虛擬貨幣的監管是個挑戰:虛擬貨幣的挑戰是巨大的,傳統金融體系在應對大型金融科技平臺企業金融業競爭時,還可以依靠法律、監管等傳統手段,加大反壟斷力度,加強個人隱私和資訊保護。但是,面對另起爐灶的虛擬貨幣以及相關的暗網事件,如何進行監測、干預、阻止、懲治,都面臨法律依據和技術手段的創新應用。
今年以來,中國政府加大對加密貨幣的打壓,在5月定調嚴打比特幣挖礦和交易,一度導致加密貨幣市場重挫。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多次發出警告,點名加密貨幣純屬投機、涉及非法活動。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副局長尹優平上月底就痛批,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不是法定貨幣,沒有實際的價值支撐,相關交易純屬投資炒作,他代表中國政府立場表示,人行將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堅決打擊以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或區塊鏈的非法集資活動。
力推數字人民幣
而在中國對加密貨幣產業加大打壓之際,中國人民銀行正全力推行數字人民幣試驗。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同日出席同場論壇時發表主題演講,指數字人民幣是該行為國內零售支付市場提供的公共產品,其初心就是推動金融普惠的發展。
據《新浪財經》報導,對於數字人民幣是如何踐行普惠金融的理念,穆長春從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一是在數字人民幣設計上增強支付服務的可獲得性;二是在數字人民幣設計上致力降低支付成本,提高可負擔性;三是在數字人民幣設計上提升支付產品使用效率;四是在數字人民幣試點中維護支付市場的公平競爭。
在降低支付成本方面,穆長春指出,人民銀行不向發行層收取費用,商業銀行也不向個人客戶收取數字人民幣的兌換服務費,有助於減輕實體經濟負擔,最佳化營商環境。
對於隱私疑慮,穆長春表示,數字人民幣遵循小額匿名、大額依法可溯的可控匿名原則,高度重視個資與隱私保護,以滿足公眾對小額匿名支付服務需求,更好地保護個人資訊,緩解隱私悖論及社會焦慮。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7月釋出的《中國數字人民幣的研發進展白皮書》,截至2021年6月30日,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已超過132萬個,累計交易金額345億人民幣,覆蓋生活繳費、餐飲服務、交通出行、購物消費、政務服務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