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空氣到數字黃金,比特幣這10年都經歷了什麼?

買賣虛擬貨幣

白話區塊鏈

從入門到精通,看我就夠了!

一、作者簡介

數字黃金——比特幣鮮為人知的故事》這本書的作者是納撒尼爾·波普爾,他是《紐約時報》優秀的財經記者,畢業於哈佛大學,專注科技和商業領域報道。本書就是作者在訪談、調研了很多比特幣相關人士後,寫出的紀實作品,向人們展示了金融科技的過去和未來。

二、內容簡介

作者經過深入調研,生動描繪了技術極客們如何創造出加密貨幣,以及這些加密貨幣如何一步步滲透進人們的現實生活。在這個過程中,原有的金融和權力中心受到挑戰,自治型組織又面臨諸多不可預知的困難,許多人的命運也因此發生了改變……

1.沒有主權的貨幣

2008年,美國發生了嚴重的金融危機,美聯儲為了挽救掙扎在泥潭的大銀行,刺激經濟發展,大量印刷紙幣,引起了民眾巨大的恐慌。因為這些大量流向市場的紙幣會使現存的紙幣貶值和人們的購買力下降。一時間,此金融政策引發了一系列問題,美聯儲也成了國家的惡人,街上經常可以看到“取締美聯儲”的貼紙。

而這絕不是特例。比如另一個國家阿根廷,幾乎常年處在金融危機的狀態中,在大多數年份裡,其每年通貨膨脹率超過100%。也就是說,如果你把錢存在銀行裡,每年都會貶值一半甚至更多。

就在這個背景下,2008年8月11月,一個名為“中本聰”的人釋出了比特幣的白皮書並推出了比特幣。中本聰所設計的比特幣與美元的不同就在於,它限定了比特幣2100萬枚的總數上限。這個細節設計解決了早期數字貨幣所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怎麼說服使用者相信這種貨幣今後會有價值。由於比特幣的數量有上限,使用者就有理由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比特幣將越來越難獲得,其會不斷增值。這正好迎合了大眾心理,他們正擔心美聯儲不加限制地發行貨幣,導致美元不斷貶值。

不過,這個看似巨集偉的計劃起初並沒有得到多少人的認可。當時只有哈爾·芬利支援中本聰,並參與了比特幣軟體的最初測試。後來,一位名叫馬迪·馬爾米的人也加入進來,幫助編寫比特幣網站上的文案,並建立了比特幣論壇。

2010年4月,身為軟體設計師的拉斯洛·韓內奇從程式設計朋友那裡聽說了比特幣,並對其產生了興趣。在抱著一個駭客的心理對其研究了一番後,拉斯洛發現比特幣最脆弱的地方是系統“發行”比特幣的過程,這個過程也被稱為“挖礦”,即所有執行比特幣軟體的電腦透過算力比拼,贏的一方可以獲得一定數量的比特幣,這也是“發行”比特幣的唯一方式。

比特幣在當時幾乎一文不值,還沒有人覺得需要投入太多的電腦運算能力來挖礦。拉斯洛出於好奇還是決定測試一下。於是,他使用比CPU更加有效的GPU進行挖礦,極大提高了挖礦效率:之前使用CPU挖礦時,他每天可以挖出一個區塊,即50個比特幣。現在使用了GPU挖礦後,每小時就能獲得一到兩個區塊,即50—100個比特幣。僅在2010年5月17日這一天,他就獲得了1400個比特幣。

拉斯洛在挖了大約7萬個比特幣後,想要嘗試一下比特幣是否能夠在現實世界中使用,便在比特幣論壇上問有沒有人願意用披薩換1萬個比特幣。2010年的5月22日,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人接受了這個條件。於是,拉斯洛就用1萬個比特幣換取了兩份披薩,這是歷史上人類第一次使用比特幣成功換取商品。後來,陸續有人接受這個條件,進行披薩換比特幣的交易。在那幾周,拉斯洛天天吃披薩餅,他兩歲大的女兒吃得可高興了,但同時他的比特幣數量也在迅速縮水。

拉斯洛用他的實際行動證明:比特幣可以在現實世界中使用。當他把披薩餅的照片放在論壇上時,馬迪·馬米爾歡呼:“恭喜你拉斯洛,這簡直是一個里程碑。”

就在比特幣社羣的發展漸入佳境時,一件突如其來的事情將比特幣向前推了一把:2010年11月,維基解密揭秘了一堆美國外交秘密檔案,涉及世界範圍的一些秘密行動。大型信用卡公司和貝寶迫於政治壓力,迅速中斷了對維基解密的捐款,這就是著名的“封鎖維基解密行動”。

“封鎖維基解密行動”觸及了一個核心的有爭議的問題:如果政客們不喜歡某個團體的行為,就可能要求銀行與信用卡網路拒絕該團體使用金融系統,並且他們這麼做也通常無需理會任何司法程式。而比特幣似乎有能力對抗這類情況。網路上的每一個人都可以管理自己所持有的比特幣,沒有中央機構可以凍結比特幣,或者禁止比特幣的流通。

“封鎖維基解密”行動開始幾天後,《PC世界》雜誌寫了一篇關於比特幣在這種情況下具有明顯優勢的文章,被廣為流傳:“沒有人能夠阻止比特幣系統,或對其進行審查,幾乎只有把網際網路關了才有可能。如果維基解密說要比特幣,他們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收到許多捐款。”

在這種情況下,比特幣能不能使用暫時還不清楚。但是,封鎖維基解密”行動讓大家對比特幣的討論超越了之前狹隘的隱私侵犯和政府印鈔這類問題,從而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比特幣論壇,來研究和討論比特幣。

2.“絲路”的興起與終結

比特幣交易的匿名性,註定它最先受到那些不法分子的青睞。

客觀地說,在比特幣發展的初期,讓其真正具有使用價值且起到重要推廣作用的是“絲路”的出現。

在比特幣價格從50美分突破至1美元的前幾天,一個看似平淡的帖子釋出在了比特幣論壇上:“有人看過’絲路’了嗎?這東西就像匿名的’亞馬遜’。依我看,上面是不會賣海洛因的,但是其他很多東西都賣。”

這個帖子是一個網名叫奧拓德的人發的,他的真名是羅斯·烏布里克,他已經為“絲路”這事忙了好幾個月,此時他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發了這個帖子。

羅斯一直想要建立一種新型的網上市場,讓人們可以在該市場買到普通網上市場買不到的東西。建立“絲路”網站的那個時期,正好出現了大量販賣毒品的人。但是,這個群體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找到一個既能夠賣毒品,又能夠避開政府監管的網站。

羅斯需要兩個工具:一是“洋蔥路由器”,可以保護那些網路瀏覽人的個人資訊不被外人知曉;第二個就是比特幣,因為在區塊鏈賬本上只會顯示比特幣的轉移記錄,不會顯示交易雙方的個人資訊。

因此,很多人大膽假設:想要購買非法物品的人,很可能成為第一波使用比特幣的人。

支援比特幣匿名交易的“絲路”網站大受毒品人士的喜愛,成為比特幣交易的主要場所,也成功吸引了政府的注意力。

2011年1月底,“絲路”正式上線,幾天內就有人註冊並下單。2月底的時候,這個網站有了28筆交易。3月中旬,有超過150個註冊使用者。隨後,“絲路”網站的創始人還受邀參加了一個名為《直播自由談》的電視訪談。

6月1日,八卦新聞網站“高客”發表了一篇關於“絲路”的深度文章。文章剛釋出的那幾天,“絲路”每天的註冊人數高達幾千人,而比特幣價格也第一次超過10美元,兩天後突破15美元。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像羅斯那麼高興。有些比特幣社羣的人開始擔心:如果“絲路”繼續發展,它將會給比特幣帶來更多負面影響。就在6月5日,紐約州的參議員召開大型記者會,強烈呼籲取締“絲路”這樣的無恥商家,要檢控方把這個網站給關了。他對比特幣的評價是:“這是網上洗錢,隱瞞資金的來路,隱藏買賣毒品雙方的身份”。令人意外的是,參議員的話雖被媒體大肆傳播,卻沒有澆滅大眾對於“絲路”以及比特幣的關注熱度,反而愈演愈烈。

“絲路”的成功帶給了創始人羅斯極大的回報,不論是在物質上還是在精神上。

雖然羅斯有著被政府查處並指控的擔憂,但“絲路”為其帶來的收益,讓他很難撒手。僅8月份一個月,這個網站就給他帶來3萬美元佣金。除了金錢,這個網站還實現了羅斯的精神追求,即實現自我和理想。

2011年下半年,羅斯移居到澳大利亞悉尼,並不再跟任何人提起“絲路”的事情。如果有人問他做什麼工作,他說他是搞比特幣交易的,雖然經常擔心自己的身份被識破,但他還是繼續運作著“絲路”。 

2012年春天,“絲路”每天出售的商品總額是3.5萬美元。每一筆交易,根據量的大小,羅斯會收取2%~10%的佣金。3月份,羅斯的佣金是9萬美元。

當然,政府不可能對網上販毒坐視不管。2011年秋天,在羅斯不知情的情況下,巴爾的摩國土安全域性開始對“絲路”進行立案調查;2012年1月,聯邦調查局追蹤到了“絲路”網站上一位名為“數字墨水”的年輕人的家庭住址——巴爾的摩的貧民區。“數字墨水”的真名叫雅格·喬治,是“絲路”最火的賣家之一。

2012年初,“數字墨水”被抓,他立刻同意與警方合作。3月份,巴爾的摩國土安全域性獲得檢察院的批准,成立行動組,與其他聯邦機構合作,聯手深挖經過加密的毒窩。不久,巴爾的摩的一位聯邦警察化名為“諾博”進入“絲路”,並與羅斯取得聯絡。

2012年底,風聲變得越來越緊。在“絲路”論壇上,大家開始討論哪些人是真正的使用者,哪些人是警察的臥底。大家爭論得最激烈的就是諾博,當時他拿出1公斤的海洛因,要賣2.7萬美元的比特幣,但在論壇裡幾乎沒有諾博買毒品之後的評論記錄,因此大家對他的身份產生了質疑。但由於之前羅斯與諾博有所接觸,羅斯還是選擇相信諾博,並決定幫他賣這一公斤的海洛因。羅斯聯絡了一個網名為“慢性疼痛”的網路服務人員,他是2011年羅斯聘用的第一個工作人員,他的真實身份是柯蒂斯·格林。

格林幫諾博找到了一個買家,說包裹可以先寄到自己家,然後他再轉寄到買家手裡。2013年1月17日,格林收到了包裹。他剛拿進屋,一群特警就破門而入。

雖然羅斯知道格林被抓,但他並沒有對諾博的身份產生質疑,也不認為這次抓捕事件跟諾博有什麼關係。因為羅斯一直對格林有質疑,認為他是為了錢而做這一筆生意,並不是為了促進交易完成。羅斯讓諾博對格林“胖揍一頓,然後逼他退還他偷的比特幣。”此時,羅斯還執意認為諾博是販毒的老大。

2013年10月1日的中午,羅斯來到距家5分鐘路程的新裝修的圖書館,然後坐在靠近科幻小說類別的地方,與新僱的主管(實際上是聯邦警察)Cirrus聊天,然後使用管理員的身份登陸“絲路”的網頁。在他的管理員賬號裡,有50577個比特幣,當時價值680萬美元。

此時,羅斯聽到後面有一對男女在吵架,女的嚷道:“我真的受夠你了。”羅斯轉過身想看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卻看到有人衝過來要搶奪他的膝上型電腦。他還來不及做任何動作,就已經有幾個人衝上來把他按住,並給他戴上手銬,羅斯就這樣被逮捕了。實際上,當天這家圖書館佈滿了來自全美國的便衣警察,這幾個月、甚至是幾年來,他們都在追蹤羅斯,都熱切等待著羅斯被捕的這一刻。經過1年多的暗中追蹤,警方終於逮捕了羅斯,“絲路”正式成為了歷史。

羅斯當時並不知道,他之所以被捕,不是因為高超的駭客技術以及他一直擔心的IP地址的洩露。國內收入服務署的人是透過谷歌搜尋他在比特幣論壇上最初留言的帖子,最終鎖定羅斯的具體位置不管羅斯多麼渴望創造一個新世界,他還是得經常使用可搜尋的谷歌跟舊世界進行聯絡,而這正是他被抓的原因。

第二天早上“絲路”的使用者登入這個隱秘的網站,想買些海洛因或大麻,卻赫然發現聯邦調查局的徽章,以及這幾個大字:該隱秘網站已被破獲。

3.大膽展望未來

羅斯被捕和“絲路”的關閉,並沒有引發大規模的市場恐慌,因為目前公眾對於比特幣的認知程度提高了。

2013年10月2日,在紐約時間中午的時候,羅斯被捕的訊息被公之於眾,自然而然引發了比特幣價格的下跌。在該訊息傳出的兩個小時內,比特幣的價格從140美元猛跌到110美元。不過,對於比特幣的主流使用者來說,這卻是一個商機,因為據分析資料顯示,當時“絲路”的交易量只佔到比特幣交易量的4%,其並非是比特幣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更重要的是,“絲路”是目前普通大眾心目中有關比特幣的最大汙點,他們都以為比特幣的區塊鏈只是毒販的支付網路。如今,“絲路”落馬,比特幣能夠徹底消除這個汙點了。

檢察院也並不認為加密貨幣只是犯罪的工具。聯邦調查局在羅斯的起訴書裡這樣寫道:“比特幣本身並不非法,可以合法地使用。”這麼簡單的一句話,是目前美國關於比特幣合法地位的最有力的宣告。

很多人都抓住了這次機會,比特幣價位跌至100美元之後,一波搶購風又把其價位推至130美元。到了星期五,羅斯出庭申請保釋之時,價位逼近140美元,即他被抓之前的價格水平。

在關於比特幣的聽證會上,美國參議院認可了比特幣具有的積極意義。

不過,若想讓比特幣獲得公眾的更多認可,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2013年11月18日,比特幣基金會的總幹事帕特里克·默克前往美國參議院參加關於比特幣的聽證會。

聽證會的第一部分,是由政府官員組成的專門小組來聆聽。面對那些政府官員,帕特里克覺得非常緊張,不過好訊息卻不斷傳來。前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寫下了他對比特幣的認識,內容非常積極:“長遠看好,特別是這種革新能夠促進更快更安全更有效的支付體系。”

同時,在座的其他政府官員也都發表了積極的看法,當第一個聽證小組的聽證會結束之後,《華盛頓郵報》已經擬好了一個大標題,即《這個參議院聽證會是比特幣粉絲會》。

聽證會在網上直播,全世界的比特幣愛好者們都在觀看,並且透過不斷交易比特幣來推高比特幣的價位。當聽證會結束時,Mt.Gox網站的比特幣價格為700美元,比早上升高了150美元。

在美國,比特幣開始獲得主流社會的認同;在中國,情況卻正好相反。11月的時候,時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的易綱(現中國人民銀行行長)表示:“央行短期內不會承認比特幣的合法性,但普通公民在風險自擔的前提下可以參與交易。”央行短期內不會承認比特幣的合法性,但普通公民在風險自擔的前提下可以參與交易。這讓大家覺得央行會採取一種放任的態度,也讓當時比特幣的交易市場持續瘋狂。12月5日,比特幣的價格已經超過7000元人民幣。

不過就在同一天,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委釋出了《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將比特幣定義為商品,而非貨幣,這給比特幣在中國的未來發展帶來了更大的不確定性。

好訊息是,央行宣佈了比特幣本身並不是非法的,可以考慮作為一種電子資產,允許進行買賣。檔案還說,虛擬貨幣的交易應該在工信部統一登記,這說明比特幣交易不會被取締。

壞訊息是,政府已經規定比特幣不是貨幣,只是一種電子商品,並且不具有一項最重要的貨幣特徵:政府支援。因為比特幣不是貨幣,政府宣佈所有銀行和支付處理機構不能直接或間接使用比特幣。

在中國政府出臺檔案之後的1小時內,比特幣的價格做了自由落體運動,跌了25%,降到5200元人民幣。雖然之後很快又回升到6400元人民幣左右,但在之後的幾天裡不斷傳來各種對比特幣不利的“流言蜚語”,比特幣的價格開始跌至600美元。而在比特幣中國宣佈不再接受新的法幣購買後,比特幣價格又開始狂跌。在bitstamp網站上,比特幣價格跌至430美元;在比特幣中國網站上,比特幣價格跌至2100元人民幣,這隻有兩星期前最高峰時的三分之一。

4.最後

然而,不論比特幣價格如何起伏波動,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就是,比特幣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關注。截止到2014年上半年,比特幣的使用者已經從2009年1月的幾個人,慢慢發展到600萬人,甚至前微軟總裁比爾·蓋茨也曾在公開場合讚揚了比特幣的某些內在理念。

簡而言之,比特幣是一種全新的創造、持有以及傳送貨幣的系統。比特幣和美元、歐元都不一樣,不是由某國的央行發行的,也不是由大型金融機構轉賬獲得的。礦工挖礦的過程就是比特幣發行的過程,參與比特幣網路維護的使用者都有機會獲得系統新生的比特幣。

因為創造比特幣的出發點就是要向那些最強有力的金融機構發起挑戰,比特幣網路從最開始就被一群忠實的比特幣迷描述成一個烏托邦。網際網路從大型媒體手中奪得了權力,並把權力賦予那些部落格的博主,比特幣也聲稱要從銀行和政府手裡奪取權力,並把權力賦予使用這種貨幣的人們。

世界性經濟危機的發生,暴露了金融界和政治界太多的弊端,人們嚮往一個新的制度,能夠把權力從少數的精英階層那裡奪回,再分發給個人。比特幣為這些人的願望提供了一個很明確的技術上的解決方案。

略懂金融的人基本能夠理解,若存在一個全球性的貨幣,好處會很多——到別的國家不需要換外幣;透過數字支付,不需要每次都出示身份證明;人們可以把這種貨幣存在自己的賬戶裡,無需支付昂貴的管理費。

(●—●)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