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賈小別
影片 | 《8問》欄目
俞學勱,數秦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英國利物浦大學電子金融理學學士,雷丁大學金融風險管理理學碩士,擁有國有、外資銀行、民營金融機構、私募投行等工作經歷。曾於省級、國家級期刊發表多篇論文,編譯出版《敏捷創新》、《區塊鏈圖解手冊》,合著有《區塊鏈與新經濟》、《區塊鏈與人工智慧》。
1
全國首例基於區塊鏈的判例
2018年6月28日,全國首例區塊鏈存證案在杭州網際網路法院一審宣判,法院支援原告採用區塊鏈作為存證方式並認定了對應的侵權事實。這是司法系統在證據、舉證及存證領域內最前沿探索。而為這個判例提供了技術支援的是浙江數秦科技的保全網。
“這中間經歷了8個多月才認定區塊鏈能夠作為一個有效證據的採用。提供資料方的保全熟悉區塊鏈,覺得區塊鏈的邏輯嚴密,有乾淨的網路環境。但是司法體系不太懂區塊鏈,在鑑定時候會對這些產生疑問,比如是否有人為干涉在裡面。另外,被告在一審二審中也提出各種抗辯的依據和理由。但最終在法院完整理解區塊鏈運作機制後,在判決過程中法院自己去完整地解釋了區塊鏈的邏輯,讓被告沒有再進一步提出任何的質疑和求,才把結果判下來。”數秦科技CEO俞學勱這樣告訴《8問》。
在這起判例中,司法最大的質疑是信任關係。因為司法之前判定證據都來自公證處,公證處有國家公信力背書,是沒有問題。在這個案件中,為杭報集團的華泰一媒提供服務的是保全網這樣一家名營企業,司法認為名營企業提供的證據不可信。保全網得解釋自己只是提供技術,這個技術後面的信任背書其實仍然來自鑑定中心和公證處,以及跟客戶本身。
俞學勱說:“在去年6月份的判決書中,裡面提到了區塊鏈技術的各種細節,包括提到建立法鑑定中心和公證處。這其實是利用區塊鏈把原本有公信力的機構做了透明的連線,這個連線關係可以去驗證。而且我們也驗證了,所以才做了判決”。
整個過程給俞學勱的感受是:區塊鏈這個新興技術跟現有的社會運作機制之間還是存在出入,需要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普及,讓他們瞭解區塊鏈。
2
改變從擊破原本的規則開始
俞學勱從雷丁大學畢業後,進入英國一家傳統投行工作。每天簡單重複的工作讓他覺得無法展現自己的能力,也無法學到新知識,更與自己先前所學有很大出入。
“在那邊接觸的都是很傳統的企業,甚至有生產型企業,比如食品加工之類的,並沒有沒有接觸新產業。當看到國內產業發展的比較多元化,就想著就算是同樣的金融體系,在國內也會接觸到更多元的市場,所以就回來了。”俞學勱說。
至於俞學勱為什麼會進入區塊鏈行業,還得從俞學勱回國後在一家網際網路金融工作經歷說起。
“網際網路金融模式其實還是基於中介,做資訊撮和平臺。它不具備銀行相應的資質主體,卻承擔了銀行的責任。從生產關係上看,這種模式並沒有真正的去轉變傳統金融這種生產關係。那時候我還認為有著幾百年歷史的傳統金融體系雖然執行低效,但一定存在支撐它發展這麼多年的原因。”俞學勱說。
也在這個時候,俞學勱認識了現數秦科技創始人兼董事長的高航。高航對他說:想要改變這種模式,從內部去改變不如從外部找一個新的點來觸發它,或者擊破原本的規則。
高航之前在稅務體系做公務員,他了解區塊鏈後就從稅務體系離開,決心投入區塊鏈行業。在5月《8問》“燃點“的採訪中,高航講到自己剛決心出來時候,領導對他說:“小高啊,不要誤入歧途”。
而俞學勱也很好奇到底是什麼激發了高航竟有如此大勇氣從稅務體系離開。於是他去研究了比特幣白皮書,發現在這個經濟體系中每一個參與者都是這個體系的維護者,這和傳統金融執行規則很不一樣,傳統金融執行低效缺點似乎可以被改變。這套看似簡單實則嚴密的機制,實則涉及到很多博弈論、密碼學知識,以及對協作機制有一定規劃。
“那個時候高航給我講了他的構想,我覺得如果能實現,價值就很大,所以加入了。”俞學勱說。
2016年俞學勱加入數秦科技創始團隊,現任數秦科技CEO。
3
我是一個連線者
這個90後的CEO說:“我更多時候在團隊中扮演的是連線者角色,將小夥伴凝聚起來做有意義的事情。去完成我們的使命、願景、價值觀。希望自己是點火把的人,讓團隊去竄起火苗,變成火焰。
另一個就是去串聯業務線,同步資訊,輸出我對產品線的思考”。
對於自己角色的評價,俞學勱認為量化了來評價只能得六七十分。
“這個行業很新,自己是有瓶頸的。比如在組織形式、管理模式、協作機制上還有欠缺。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機會,是一個提升管理能力、管理思維的機會,而那要上升的30%我希望就是這些。”俞學勱說。
這個行業,不管是對於俞學勱個人還是團隊,其實都存在挑戰。
“自己的輸出和市場不同頻,區塊鏈不是萬金油,不是任何產業都需要。這需要我們做出進一步深入思考:如何才能把區塊鏈真正落地?”俞學勱說。
“早期滿懷激情地和客戶溝通之後,客戶會表現出對區塊鏈技術很感興趣。但在實際操作中他們會覺得這個技術並不能帶來利潤或產生商業價值,覺得區塊鏈只是一個宣傳的概念而已,並不會把它真正用到生產環節上去。這對我個人、對團隊來說其實是一個很大的挫折。”他補充道。
數秦團隊也這個原因發生過分歧,爭論:一個區塊鏈技術公司到底該是什麼模式?
“這個爭論一直都有,最大的不同就是說存證到底算不算區塊鏈,做保全算不算一個區塊鏈公司。加上當時出現各種1C0,很大的誘惑,有人會好奇為什麼不走捷徑,去做一些刺激消費或刺激使用的高頻應用,比如博彩,這樣會直接獲取客戶。保全網只能為司法服務,這是一個很低頻的應用,而且去迎合司法體系是一種自身掉價的行為。”
“但我們覺得一個技術真正要大規模去應用,還是要讓社會上的一些規則能夠去相容它,或者它本身能夠被社會上的規則所相容,而不是跟一群只純線上上的人去玩。在這裡分歧很大,但最後我們還是堅持了做存證這條路。”俞學勱繼續說。
“回溯過去,會發現還是印證我們之前的想法。當社會規則沒有太多去接受的時候,其實很多還是會存在一些泡沫,或者存在過度看好的情況。與其去看這些誘惑,還不如低頭去幹一些實事來得更有價值,這更有成就感。”俞學勱說。
4
三個逐級參與模式
三年過去,俞學勱對這個行業的認識有了新的進步。
現在行業內的人和真正的使用者有隔閡,行業內還在爭論哪家公司機制更好、哪種激勵機制更有未來、哪一個TPS更高……但有沒有想過,或許這些不是使用者真正關心的問題。
能夠做出一個讓身邊人都方便使用的好產品,這個產品不用強調區塊鏈,使用者也不需要感知到區塊鏈的存在。但他們能在使用過程中體會到區塊鏈的價值,比如透明性、信任傳遞關係等。
只有體會到區塊鏈的價值,他們才會想要進一步對這個行業有了解,而不是認為這只是概念的炒作。
俞學勱認為,透過三個逐級參與的模式,更有利於讓更多人瞭解到這個行業。即先使用者觸達,再讓使用者產生反饋,最後使用者參與其中成為一員。
使用者觸達,成為使用者是一步。透過做出產品讓使用者知道區塊鏈,知道比特幣,使用者才會和我們產生連線;讓使用者產生反饋,並主動提交。成為使用者後願意成為開發者或者對新產品能有反饋;成為一員,加入行業後和更多人、團隊一起去探索。
為此,數秦科技將要開發一個區塊鏈工具類平臺,聚焦於資料存證和資料交易方面。數秦科技也希望能有一些在供應鏈金融、IT網際網路等相關專業領域的人和團隊加入進行開發和使用該平臺。
另外,在底層基礎設施上,數秦將更多的選擇和公鏈合作。希望能夠真正能夠建立起跨鏈的網路,支撐起整個商業發展。而非各大公鏈閉門造車,閉門造車只會是共輸,而非共贏的局面。
在訴訟平臺這一塊,數秦科技因業務發展需求。開放相關大資料專家、技術專業的職位,希望原本不是在區塊領域的人也能夠加入到區塊鏈,成為區塊鏈的開發者,成為區塊鏈行業的一份子,來為區塊鏈的發展做出相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