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國際清算銀行
編譯 | 張 問
編輯 | 楊舒芳
加密貨幣和其他資產類別最本質的一個區別,就是加密貨幣沒有國界,也沒有全球適用的監管規則。這帶來了一個問題,各國的監管政策,對加密貨幣到底有多大影響?
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國際清算銀行(市場反應的資訊,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計算後釋出了一份報告,我們來一起看一下。
把監管新聞分類
監管加密貨幣市場和監管其他型別的資產其實差不多,所以按照慣例,BIS把監管新聞分成三類:第一類,阻止把加密貨幣用在非法活動上;第二類,保護消費者或者投資者不被騙;第三類,保證市場的穩定和健全。
首先說非法使用的問題,主要就說的是那些錢包和交易所的公司。比如洗錢和資恐問題,已經有不少的監管法案出臺並實行了。
然後是加密貨幣的交易問題,加密貨幣與法幣可以在銀行、交易所或者銀行卡公司進行交易,相關的法案也已經有了很多,比如銀行是否可以交易加密貨幣,或者加密貨幣收益的稅率問題。
最後就是加密貨幣的法律地位。首先是投資者保護的問題,比如誰能夠合法的交易和使用加密貨幣;另外一種就老生常談的,加密貨幣是不是證券的問題。
整理好了這三種型別,BIS就開始找資料。
在2018年,名為Auer和Claessens的兩個研究人員彙集了監管機構、央行和相關國際機構在過去幾年到現在與加密貨幣市場相關新聞事件的資料,BIS引用了他們的資料;2015年初到2018年6月底路透社的相關新聞,也作為了資料庫的一部分。
這些資料除了被分成以上三類,BIS還加了兩種型別,普通的警告和央行數字貨幣(CBDC)。同時,他們對新聞所表現出的立場也做了區分,但是為了方便計算,這個區分用了二進位制的形式,監管意向特別明確的,記為+1,監管意向沒那麼明確的,記為-1。
最終,BIS一共整理了151條監管新聞,並做成了圖。
整體上看
按國家來看
按時間來看
暗紅色是法律地位相關的新聞,藍色是洗錢那類非法使用的,黃色是與銀行這類金融機構交易的,紫色是警告類,褐色就是CBDC類新聞。
很明顯,警告類的新聞最多,排第二的是關於加密貨幣交易的監管。從國家分佈看,中國、印度、日本、英國和美國的新聞最多。另外,隨著時間推移,監管類的新聞一年比一年多。
對比特幣的影響
在考慮影響之前,先來看看這兩件事。
2017年3月,美國證交會(SEC)拒絕了比特幣ETF(交易所交易基金)的提案,大概在公佈拒信的5分鐘後,比特幣價格降了16%。
拒絕比特幣ETF的影響
另一件事是今年6月,日本監管部門要求6家交易所整改,提高他們反洗錢的措施。大概在幾個小時後,市場開始有反應了。
日本交易所的影響
看完了這兩件事的市場反應,再看看巨集觀層面。
把新聞分成有利和不利兩種,BIS透過計算,發現對加密貨幣有利的事件在120分鐘內的回報率是0.33%,在24小時內的回報率是1.52%。而對加密貨幣不利的事件在同樣的時間段內,回報率比有利事件降低了0.32%和3.12%。
把時間段再拉長一點看,他們計算了一下1天和10天的回報率。
按照之前的三種分類,先看“法律地位”這類新聞。BIS又把這類新聞分出了四小類新聞;堅決禁止、不被承認是貨幣、認為是證券、有了獨特的監管法案。
這四小類新聞在1天和10天內的影響
從圖上可以看出,只有當出現“全新獨特的監管法案”這類新聞的時候,市場的回報率才是正的,而對其他三種型別的新聞,市場的反應都是消極的,回報率為負值。而且長期來看,“不承認加密貨幣的地位,不認為是貨幣”這類新聞的影響最大。
看完了以上4種新聞,BIS繼續研究了關於“洗錢資恐或者基礎監管”這類的新聞影響。他們一共找到了32條這類新聞,其中有一些有利的,比如今年2月,美國SEC允許加密貨幣市場在能阻止欺詐的條件下發展;也有一些不利的,比如德國金融監管部門在今年1月份要求關閉一家本地的交易所。
“洗錢資恐或者基礎監管”類新聞在10天內的影響
可以看到,市場對於這類新聞的反應大部分還是消極的,回報率為負,基本上在-4%左右,而且如果這10天中又有另外一件類似的新聞公佈的時候,市場反應更加強烈,回報率會在-24%左右。
最後,BIS計算了“加密貨幣交易”這類監管新聞的影響,一共有42條新聞,其中20條是ICO的監管,14條是加密貨幣衍生金融產品的監管。很明顯,市場回報率大部分也都是負值,平均在-6%左右。
“加密貨幣交易”類新聞在10天內的影響
迴歸分析
BIS用迴歸分析的統計方法,給新聞和市場反應做了一個定量分析。選取的時間段是10天,即新聞公佈前2天到公佈後8天這段時間。
P指的是比特幣價格;、<a href="/project/BCH/" target="_blank"">比特幣現金等的CRNI會有變化。
為什麼會有影響?
看完上面所有的計算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即便加密貨幣是無國界的,國家內的監管對其還是有很大的影響。那為什麼會這樣?
BIS給出了他們的解釋,現在交易加密貨幣主要還是靠交易所,持有者也有很多都把幣放在錢包裡,而交易所和錢包都是被監管的,所以肯定有影響。
另外,所謂的國際間套利也很難實現,因為在任何國家都需要有當地的銀行賬戶才能取到錢,但是外國的銀行賬戶不是那麼好辦的。這些原因就會導致這個市場還是被分割的,不是一個整體。
比如所謂的“泡菜溢價”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韓國的比特幣價格要比美國高,有時候會超過50%。
韓國“泡菜溢價”
總之,雖然加密貨幣沒有實體,不受國界的限制,但是各地的監管新聞確實會對加密貨幣的價格有強烈影響,說明監管是有效果的。但是各國還是要明確好加密貨幣的地位並建立相關的法律。
此外,以後國際間套利的行為可能會變多,現在沒有發現加密貨幣會影響金融的穩定性,但是不代表以後一定不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