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KER區塊鏈百科全書:寫給幣圈人看的區塊鏈科普書,從這裡開啟區塊鏈世界的大門。
區塊鏈,作為一個新事物,生來就籠罩著一層神秘的光環,看各方言論,區塊鏈儼然有比肩工業革命和計算機革命的趨勢。
區塊鏈,其實也很簡單,接下來的內容,保證你能看得懂。
區塊鏈是什麼?
一句話,區塊鏈是一種特殊的分散式資料庫。
簡單來說,資料庫是一個儲存資料的“倉庫”,分散式即“分開”部署資料庫。這裡的分開有兩層含義,物理的分開和邏輯的分開。
物理的分開很好理解,可以簡單理解為資料儲存在不同的主機上,在物理上是相互獨立的。
邏輯的分開稍微難懂一些,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淘寶,同一個賬戶可能既是買家,又是賣家,買家身份產生的訂單和賣家身份產生的訂單在邏輯上是可以分離的。
分散式資料庫雖然可能部署在多個地區,邏輯也可能被拆分,但是歸根到底,它是一個化整為零的整體。
所以,分散式資料庫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將一個資料庫按照一定規則部署到多臺伺服器,對內可以是零散的,但對外必須是一個整體。
區塊鏈特殊在哪裡?
在對資料庫和分散式資料庫有了一些基本認知後,那麼區塊鏈到底特殊在哪裡呢?
區塊鏈,顧名思義就是由“區塊”組成的鏈。
其結構是一條長長的,首尾不相連的鏈條,類似下圖。
每一個圓珠可看作一個區塊,區塊內則是記錄的資料。
由於區塊鏈是和比特幣一同興起,因此區塊鏈還有一個別名——分散式賬本技術。
之所以被稱為賬本,舉個例子,“比特幣區塊鏈”所記錄的內容都是這樣的:
B 轉給 A 0.5比特幣
A 轉給 B 1比特幣
C 轉給 D 2比特幣
諸如此類千篇一律,像極了一篇流水帳。
有了這些基本概念,接下來我們再看看它的特殊性。
1. 資料人人可查
一般的資料庫都是有賬號密碼才能訪問的,可區塊鏈不一樣。
任何人可以查詢任意區塊的資訊。比如這裡就是“比特幣區塊鏈”的第539,996個區塊資訊。
2. 資料人人可寫(去中心化)
區塊鏈理論上是人人可寫的。但寫入的前提是要擁有足夠的“計算能力”去從無窮無盡的數字海洋中窮舉出那個符合要求的數字。
計算數字的過程叫做挖礦,其從業者被稱為礦工。
“比特幣區塊鏈”的設計者中本聰在頂層設計上保證了大概每10分鐘才能產生一個新的區塊,而一個區塊的大小被限制為1MB。
3. 資料人人備份
前面說過區塊鏈是分散式的,而區塊鏈的設計方式簡單粗暴,每個人都有所有人交易的備份。
最後
你也許聽說過,區塊鏈一旦被確認寫入,就無法再修改。
雖然從2009年比特幣創世區塊挖出到現在九年的時間,從來沒有人反映自己的區塊被修改了,但並不意味著一定不行。
一個區塊所在的鏈是否為主鏈,是由“算力”投票決定的。
假如一個礦工擁有全網51%以上算力,那麼他將會有一家獨大的可能。也就是說,他生成的區塊,無論記錄的資料多麼荒謬,在規則上,其他人必須被迫承認其正統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