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的爆發與焦慮

買賣虛擬貨幣

 |威連

通訊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幾乎每10年就是一個時代,而每個時代所迸發出的巨大變革力量,正不斷影響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如今,全球已經正式開啟了“5G時代”。

從打電話、發資訊到微信影片聊天,從閱讀電子書到看直播、發抖音,從貪吃蛇到“農藥”和“吃雞”……網路技術的不斷升級迭代,讓我們的溝通和娛樂方式徹底改變。

如果說1G到4G都是在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通訊質量,那麼5G,則不單是讓我們獲得更快的網路,它是透過低時延、高穩定性、海量裝置接入等一系列效能的提升,讓我們真正感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

所以即將到來了的5G時代,將是一場全新的萬物互聯革命。作為通訊技術更新的重要節點,5G將全面提升網路的速率、穩定性、可靠性,實現包括3D通訊、線上VR、雲遊戲等全新的互動體驗。

不僅如此,5G技術還將“物聯網”提升到比“人聯網”更高的級別,使個人終端與萬物互動。屆時,房子、汽車、家居不再是一個個冰冷的物件,而成為我們“身體中的一部分”。

在時代的驅使下,世界各個國家的政府和企業都盯上了5G這塊誘人的肥肉,一場史無前例的革命即將全面展開……

顛覆性的技術風口

在說5G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從 1G到5G 發生了怎麼樣的改變:

所謂1G,就是指第一代無線電話技術,它使用模擬訊號傳輸,存在語音品質低、訊號不穩定、覆蓋不夠廣、串號、盜號等問題。這個時代,摩托羅拉8000X(大哥大)大行其道,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

2G時代採用了數字調製,不僅安全性更高、通話品質也極大改善,同時還多了資料傳輸服務,速率達到9.6 kbit/s -14.4 kbit/s。這個時代,除了語音通話,簡訊成為重要的溝通橋樑,移動網際網路也初見雛形。

3G技術以碼道區分使用者,解決大資料傳輸速率過低問題。由於實現了高頻寬和穩定的傳輸,影像電話和大量資料的傳送變得更為普遍。這個時代,支援各類應用軟體的智慧手機成為主流,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正式到來。

4G是在3G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在傳輸速度上有著更大的提升,支援各種高速率業務,再加上攝像頭等硬體能力的飛速進步,4G開啟了空前繁榮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

而5G,則不僅是2G、3G、4G的進化,更不是圍繞著手機技術的小修小補,而是未來所有產業網路化的基礎設施。

和現有4G網路相比較,5G 網路主要有三大特點:超高的速率、超大的容量、超低的延時——

超高的速率

通訊依靠的是電磁波,而電磁波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頻率越高,波長越短,也就越趨近於直線傳播,速度也就越快。

目前,4G訊號使用的是低頻段,它的優點在於效能好,覆蓋面廣,能夠有效減少運營商在基站的投入,節省資金。可一旦使用者變多,資料傳輸的“路”就會出現擁堵現象。

而5G使用的是更高的頻段,不但能緩解低頻資源的緊張,由於沒有了擁堵,“道路”更加寬廣,頻寬的速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在這些特性下,5G提供高達10Gbps的峰值資料下載速率,理想情況下,使用者能在幾秒內下載1G大小的高畫質影片。

超大的容量

高頻段毫米波能夠提升傳輸速率,但高頻訊號很難穿過固體。隨著傳輸距離的增加,傳輸速率會相比4G的低頻段下降的更快。

為保證高效穩定的傳輸速率,5G網路需要更多的基站,以便穩定的訊號傳輸效果。 所以,5G 技術引入了體積更小、耗能更低的微基站,這種基站可以安裝部署在城市的任何位置,包括路燈、訊號燈、商場、住房等等。

由於每個基站可以從其它基站接收訊號並向任何位置的使用者傳送資料,訊號接收更加均勻,承載量更大,很好地解決高頻段長距離傳輸差的缺點。

超低的延時

當我們進行網路影片或玩網路遊戲時,經常會出現延時的問題,這一現象極大地影響了使用者的互動體驗。5G網路的出現,將會使延時降到極低。

透過邊緣計算技術將接入網與網際網路業務進行深度融合,5G在接入網邊緣部署計算、處理和儲存功能的雲端計算裝置,構建移動便捷雲,提供資訊科技服務環境和雲端計算能力,減少資料傳輸過程中的轉發和處理時間,降低端到端的延時。

資料表明,5G極大地提高了延遲和資料速率。它可以將響應時間從4G的平均50毫秒減少到1-2毫秒,為更多對延時要求極致的應用發展提供了可能。

應用場景空前廣闊

高速率、大容量、低時延的特性,使得5G技術在物聯網、區塊鏈、影片社交等領域有了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業務體驗。

車聯網——更安全高效的出行

去年7月,長安汽車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成功貼上了智慧標籤;今年1月,雙方再次聯手設立長安華為聯合創新中心,瞄準L4級自動駕駛5G車聯網等前瞻技術,快速佈局。

車聯網,即利用車載電子感測裝置,透過移動通訊技術、汽車導航系統、智慧終端裝置與資訊網路平臺,使車與路、車、人以及城市之間實時聯網,實現資訊互聯互通。

在5G眾多的應用場景中,車聯網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出現的引爆點——它本身對通訊網路有著極高的要求,大頻寬、低時延、海量的連線數量、嚴密的覆蓋,這些都是5G所具備的。

5G技術把端到端的通訊時延控制在10毫秒內,這對於保證車輛在高速行駛中的安全來說尤為關鍵。而在流量峰值和連線數密度方面,5G又能以超過每秒10GB的傳輸速度和106/km2的連線數密度滿足車輛與人、與交通基礎設施之間的通訊需求。

此外,5G還可以透過V2X技術,弱化對車輛端智慧的要求,使得汽車擁有超視距的感知及資訊獲取能力,這讓無人駕駛成為可能。

工業物聯網——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隨著工廠智慧化轉型的推進,物聯網作為連線人、機器和裝置的關鍵支撐技術正受到企業的高度關注。這種需求在推動物聯網應用落地的同時,也極大的刺激了5G技術的發展。

在工業物聯網中,無線通訊是一項關鍵性技術,其中5G作為下一代行動通訊技術,其高速度和低延時的巨大優點,給工業廠商的物聯網方案來很多便利。快速和實時的資料採集,對預測性維護來說是十分重要的,5G的到來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利好。

5G具有廣泛的接入能力,擁有每平方公里連線一百萬臺裝置的頻寬,相比於4G的一千臺裝置連線量,5G的連線能力要強大得多,加上其更低的延時和更快的速度等特點,勢必會進一步激發工業物聯網的潛在能力。

事實上,行業裡對5G在工業物聯網方面的應用給予了很高的期待。之前韓國全球率先商用5G,就是在工業領域進行的落地。

VR社交——人人都是“頭號玩家”

2014年,Facebook以20億美元收購虛擬現實技術公司Oculus VR,把虛擬現實(VR)向社交領域應用推向高潮。

然而,被炒得火熱的虛擬現實始終沒有真正爆發,除了技術上還有待開發外,現有網路也成了硬傷。受制於諸多因素,VR產業進退維谷,成為少數人群的玩具。

眾所周知,VR對於顯示延遲是難以容忍的,對傳輸的容錯性極為敏感。在VR體驗中,VR技術對於影象的要求非常高,導致相關的圖片以及影片等素材的“體積”非常大。

目前的行動通訊技術還不能達到這樣的高標準傳輸要求。而隨著5G時代的到來,VR在傳輸方面的屏障被打通,困擾VR技術在移動端應用的問題將會迎刃而解。

所以,一旦5G得以展開,虛擬現實以沉浸式體驗將會把社交推上更高的高度,即便是身處異地,也可以透過虛擬現實場景實現超真實的互動體驗。

智慧家居——讓硬體變得“有血有肉”

智慧家居依靠網際網路進行資料連線,網路質量直接關係著智慧裝置的使用體驗,如果網速跟不上,智慧裝置必然會頻繁出現卡頓的現象。

5G網路則可以顯著提升資料傳輸效率,帶給使用者更快捷、優質的人機互動。透過整合更多的物聯智慧裝置,提供更流暢的多媒體內容,5G為高質量的語音和影片通話做出更好的保障。

根據統計資料,在全球市場,智慧家居產品2018年的出貨量增長了39%,預計到2023年,智慧家居全球市場規模將達1550億美元。可以預測,伴隨著5G的到來,智慧家居行業將會以倍速前進。

作為一個全新的戰場,國內硬體廠商的爭奪戰也由手機向智慧家居延伸,競爭變得白熱化。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聯想在智慧物聯產品市場中聲名鵲起。

從2018年實施SIoT戰略轉型到業務佈局實現落地,聯想在短短一年內便取得顯著成果,覆蓋了智慧家庭、智慧辦公、智慧移動三大場景,推出了包括聯想智慧指紋鎖、聯想智慧攝像機、聯想Air無線藍芽音樂耳機等近20款智慧物聯終端,一度成為市場熱賣的網紅產品。

區塊鏈——瘋狂之後迴歸應用本質

2018年,區塊鏈概念在一陣狂歡之後淪為“一地雞毛”,而隨著5G的到來,這項新技術有望實現真正的產品落地。

事實上,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慧,三個看似不相關的領域與5G有著緊密的聯絡——

相關人士表示:5G是傳輸速度及傳輸網路;物聯網是傳輸媒介,用於連線物體與物體的橋樑;人工智慧是對傳輸媒介的資料分析及處理;而區塊鏈則是整個媒介傳輸環境的協調員,可用於處理傳輸速度、傳輸媒介、媒介資料分析及處理之間的關係。

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慧和5G不可避免的融合,可以形成安全性、互聯性、自主性和高效性的有效組合,從而徹底改變整個通訊資訊傳輸環境。

大國之間的博弈

2018年6月13日,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宣佈5G NR獨立組網標準凍結,5G大戰正式打響。

關於全球5G的發展,業內有這樣一個說法:歐洲強在系統,美國強在晶片,中國強在綜合實力。這種概括不無道理,但似乎還難以為我們描繪出一個清晰的國際格局。

那麼,5G大戰到底孰強孰弱,中美日韓歐到底又是誰佔上風呢?

美國:人心不足蛇吞象

一直以來,美國為爭奪5G話語權,對中國的5G程序進行全方位圍堵,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但即便如此,美國的5G發展卻並未取得領先。

上月底,美國第一大運營商Verizon表示,因5G家庭硬體直至2019年下半年才將推出,因此暫停5G部署。

去年12月,美國第二大電信運營商AT&T宣佈在全美12個城市推出“5G網路”,使用者將會在手機上看到5G的標識——“5GE”。然而,這一標識隨後卻被爆出是假5G,是5GEvolution(5G進化)的縮寫。

從整個產業鏈看,美國掌控上游晶片,下游有蘋果、谷歌等終端和網際網路巨頭。但在中游,全球五大通訊裝置廠商,中國獨佔兩席,歐洲有諾基亞和愛立信,韓國有三星,美國無一入圍。

美媒日前爆料,特朗普政府將5G定性為“新軍備競賽”。在這場競賽中,贏家只有一個,成王敗寇。只是,近期發生在美國運營商身上的種種事件,讓美國的5G野心變得越來越尷尬。

作為4G最大的贏家美國,事實上早在2016年就分配了全球第一個5G頻譜,但隨後卻被中、韓等國趕上,這不得不讓人感到意外。

韓國:率先商用,但成績平平

去年12月1日,韓國三大電信供應商推出5G服務,同時在韓國傳送首批5G訊號,這是新一代行動通訊服務在全球首次實現商用。

隨後,韓國最大的電信公司KT董事長黃昌圭語出驚人,聲稱韓國將主導世界5G市場,其在技術上更先進、服務上更周到、基礎設施更完善。並且表示中美日都難以望其項背。

資料表明,韓國的5G網路覆蓋速度的確已經超過了美國,成為5G網路建設最快的國家之一,韓國民眾對5G的滿意度卻是很低的。

根據今年年初的調查,韓國民對5G的關注度大大低於預期,韓媒《MoneyS》將民眾對於5G的冷感,歸咎於現在韓國的5G服務“無用之外,又無法使用”。

可以說,是中美之間的5G之爭讓韓國鑽了一個空子,但整體而言,說韓國已正式進入5G時代未免有點牽強。

歐洲:優勢漸失,境地尷尬

在通訊技術方面,歐洲一直領先世界。2G時代,歐洲國家制定全球行動通訊系統(GSM)標準;3G時代,歐洲又推出寬頻分碼多重進接(WCDMA),也成為了世界通訊系統的標準。

進入4G時代之後,歐洲開始落後於美國,而到了5G時代,歐洲的通訊技術基本已無力與中美相“抗衡”。

資料顯示,從2012年到2018年,歐洲電信運營商的總市值從2340億美元下跌至1330億美元,蒸發了近一半。而同一時期,美國電信運營商的總市值增加了71%,亞洲電信運營商的總市值增加了13%……

近年來,歐洲國家在美國的鼓動下把華為拒之門外,這實際上正暴露了其在5G競賽中的落後地位。事實表明,打壓對華為非但沒有對其產生影響,反而讓這些歐洲國家進一步陷入被動地位。

此外,歐洲電信運營商與歐盟政府一直“不合”,也間接地拖慢了5G的部署,導致5G技術落後他人。與韓國民眾相似,保守的歐洲人對5G似乎沒有過多的期待,對於5G專案,民間不斷提出了質疑。

“歐洲在電信基礎設施和下一代通訊技術上的投資在全世界來說是最少的,我們的人均投資額還不足美國的一半。所以歐洲要想在競爭中取勝難度非常大”,法國電信運營商Orange公司的CEO斯蒂凡·理查德說。

中國:當之無愧的勝利者

從1G到4G,中國開啟了“落後—追趕—持平”的勵志之旅;到了5G時代,中國通訊產業終於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爆發。

儘管美國透過各種手段使壞,卻始終無法阻擋中國5G前進的步伐。種種跡象表明,中國5G商用日益臨近。

首先,作為全球通訊裝置製造業的龍頭老大,華為依託標準優勢,率先突破5G規模商用的關鍵技術;以全面領先的5G端到端能力,實現5G的極簡網路和極簡運維,推動5G大規模商業應用和生態成熟。

前不久華為宣佈,其已經在全世界範圍內簽署了30份5G商業合同,並將2.5萬座基站運往國際市場,明顯領先於同行。

此外,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均已計劃從2019年開始投資5G網路部署,並建立5G創新中心,同時在各大城市實施外部實地測試,為5G做準備。

可以預見,隨著5G技術不斷深入發展,5G商用步伐的加快,中國在通訊領域已經迎來屬於自己的“中國時代”。

狂歡之後需冷靜

儘管前景極為廣闊,2019年又被很多人認為是“5G建設元年”,但不少人表示,5G應用的成熟還需要一些時間和空間。

專家指出,5G還面臨著技術、產業以及應用三大挑戰——

技術方面:5G頻寬從幾十兆躍升至幾個G,對終端晶片的處理能力要求非常高,而5G終端目前技術尚不成熟,存在體驗不成熟、穩定性不好的問題。

產業方面:5G網路建完後,網內將會有多少終端,而終端數量的多少取決於終端價格,而終端價格的因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晶片,晶片的價格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規模。所以,5G在2019年商用很大程度上面臨這一產業問題。

應用方面:預想中的5G應用場景非常廣闊,但短期內仍將以手機為主。通訊領域的發展,必須充分考慮其使用者對技術應用的需求,而目前5G的殺手級應用仍伏在水下,需要交給時間去發掘。

以5G手機為例,當2019年使用者真的拿到5G手機時,帶來的最大感受可能只是網路速度提升,如果體現在觀看高畫質影片則幾乎無卡頓,下載幾乎是瞬間的事情。

而一般來說,每一代網路終端的提升,也意味著成本的提升,華為新推出5G機型Mate X售價約17500元,三星5G新品Galaxy Fold價格也接近14000元,這樣的售價恐怕短時間內很難讓每個人都體驗到。

由於5G手機多天線技術的應用,無疑會增大終端體積,5G高速率的資料傳輸也將使終端功耗加劇。所以,手機廠商扎堆釋出5G手機的時候,更應該冷靜思考新的手機形態、能耗、潛在商業模式等問題。

2018年,中國手機市場銷量出現下滑,購機已經從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多箇中小品牌手機在這一年消失,而2019年的5G風口必將帶來的新的一輪洗牌。

結語

5G是輿論場的寵兒,儼然被塑造成了萬能的“救世主”形象,其引領的未來已經似乎觸手可及,在這個時候,我們更應該要保持足夠的理性。

就如任正非所說,“5G實際上被誇大了它的作用……實際上現在人類社會對5G還沒有這麼迫切的需要……”

5G的發展是緩慢的,但可以預見處於生態鏈的每一個企業都不會錯過這波紅利,只是過於渲染5G能力可能只會帶來更多失望。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