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BCH即將再次分叉,隨著幣安和Coinbase的表態,BCHN基本推翻了原開發團隊ABC。總結來看,ABC在沒有共識下強推IFP,是此次分叉的直接原因。社羣核心領袖Roger Ver對ABC的反對、以及對BCHN的明確支援,是此次分叉成功的根本。
分叉的原因
分叉的起因是對IFP的不同意見。原有的開發團隊ABC執意加入這一計劃,礦工的一部分挖礦收入將直接交給開發者作為開發費用。這一計劃受到了部分社羣成員的反對,並形成了名為BCHN的新開發者團隊。
加密貨幣社羣看似由個體組成,其實絕大多數都受核心佈道者影響。後續由於BCH社羣的核心人物Roger、江卓爾等陸續站在BCHABC的對立面,並明確表示支援BCHN,導致中外社羣開始整體倒戈。另外兩位核心人士吳忌寒沒有表態,楊海坡處於中立。
Roger Ver因早期狂熱佈道比特幣被稱為比特幣耶穌,後續也狂熱地轉入對BCH的佈道;江卓爾是萊位元礦池創始人與中國比特幣科普第一人;楊海坡是Coinex交易所與Viabtc礦池創始人;吳忌寒是位元大陸創始人。
比較尷尬的是,IFP由江卓爾提出,並且還在計劃中署名四位支持者:江卓爾-BTC.TOP、吳忌寒 – Antpool,BTC.com、楊海波 – ViaBTC、Roger Ver - Bitcoin.com。Roger後續在西方社羣壓力之下第一個表態反對,甚至稱沒有同意這一協議。江卓爾則在不斷修改提案、不斷和ABC團隊溝通中失去了耐心,表示對方“無法溝通”轉而支援BCHN。
ABC開發團隊的領袖Amaury受到指責較多,例如無視社羣意見強行推IFP,強調捐贈地址由個人管理,以及對其他開發團隊的敵我思維。幾名曾經與其共事的成員離開後,反水成為對他的堅定批評以及攻擊者。Amaury一方缺乏聲音,導致輿論出現一邊倒,但輿論與核心支持者的反對相比,也並不重要。
分叉的結果
11月3日幣安釋出公告,根據 Coin Dance 資料顯示,截止至2020年11月02日上午08:00(香港時間),最近7日區塊節點分佈為BCHN為71.9%,BCHA為0.8%,BCHN方案目前大幅領先BCHA方案,因此,若硬分叉後產生分叉幣,幣安將預設選擇BCHN節點方案。幣安旗幟鮮明的表態說明了未來BCH大概率將由BCHN接替。11月5日Coinbase也表示將採用BCHN節點,至此結局已經沒有懸念。
與此前兩次分叉雙方均有強勁實力不同,此次ABC成為遭到社羣與核心支持者拋棄的一方,預計整體BCH將平穩過渡到BCHN管理的方案。BCHA仍將繼續存在,但因為沒有共識支援,平穩後將會遭到大量拋售,除非受到某一外部大財團或基金的支援,否則將逐漸離開公眾視野。目前來看這一“白衣騎士”沒有出現的跡象。
分叉的未來
關於此次BCH分叉的未來,外界有兩點擔心。
第一,ABC團隊開發的幾年來,雖然沒有太多亮點,但基礎技術實力是可信任的。BCHN團隊目前還沒有在專案領導力上證明過自己,僅強調修復了ABC的幾個bug。不過另一方面,BCH受到模式的影響,似乎也不需要大量的開發。
第二,BCH會否感染上“分叉基因”,甚至未來無休止地分叉下去。本質上BCH目前的四位核心支持者Roger、吳忌寒、江卓爾、楊海坡理念是相對一致的。比較糟糕的是出現了一位不受管控的開發者,以及在沒有形成共識之前貿然提出IFP,導致了今天的結局。接受教訓後,這種偶然事件應該不會再次出現。
儘管普遍認為,交易所取代礦池成為了分叉時的決定者。但梳理來看,社羣中意見領袖的態度,依然是一個專案的決定因素。早期位元大陸強盛時期,中國方面給予的支援更勝;後期由於位元大陸內部糾紛,對BCH的支援受到指責。Roger的態度與支援,在社羣中更占主導地位。
分叉的反思
在加密貨幣中,開發者往往具有無上的權力。從最早的中本聰,到移交給比特幣core,再到以太坊、波卡、Filecoin等主流產品,甚至BSV、波場,開發者與社羣領袖往往一體,因此意見相對統一。BCH比較特殊,社羣領袖對開發者雖然有資助,卻沒有管理的權力。
雖然江卓爾說,BCH這次的分叉解決了一個(BTC沒能力解決的)問題:開發組&域名不是BCH,社羣才是BCH。哪怕你是主開發組,你也不能違背社羣共識,否則就會被社羣拋棄。
但如果每次對開發者的反叛都需要分叉來解決,那麼代價是否過於高昂。BCHN的leader是匿名的,如果未來他們放棄BCH或者再次站在社羣的對立面,是否又需要一次分叉?
(本文得到BTC.com莊重、Matrixport王巨集利、Cindy Feng的幫助,文章觀點僅代表吳說區塊鏈個人,點選閱讀原文圍觀BTC.com分叉倒計時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