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本次機構抱團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買賣虛擬貨幣

來源 / 碼頭九號(微信公眾號ID:KX399006)

A股還不容易漲一回,就有不少人出來喊泡沫,確實挺煩人的。喊泡沫大的,可能是買了茅臺吧。(注:茅臺今年跌了5.93%)

對於泡沫,要麼享受它,要麼永遠離開它。

投機大師索羅斯曾說過一句名言:“世界經濟史是一部基於假象和謊言的連續劇。要獲得財富,做法就是認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後在假象被公眾認識之前退出遊戲。”

本次泡沫也不例外,公眾是基於“假象”進行炒作的。而這個待證偽的假象是什麼呢?

——放水。

賭放水預期的不僅體現在股市,期貨市場也是如此,最近鋼材庫存積壓連創歷史新高,但是期貨價格不跌反漲。

▲ 鋼材庫存

▲螺紋鋼期貨價格

為什麼大家對放水的預期這麼高呢?

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

之所以稱為“泡沫”,是因為大家明知道疫情會對實體經濟造成實質上的衝擊,卻不顧後果賭上一把。

資金對個股和板塊的選擇也充滿了賭的味道——只買中小創,精確的迴避了有業績的個股和板塊。(因為有業績的公司業績就擺在那裡,沒有什麼故事可言)如果資金對標的的選擇是基於公司業績的考量,那麼有業績的且估值低的股票很容易受到歡迎。

與此同時,這場泡沫的主導者並非個人投資者,而是機構投資者

最近接連出現的“日光基”現象。(日光基指基金髮售當天就被搶購一空,並且認購的資金遠超募集規模)抱團——區域性牛市——募集資金——再抱團的迴圈已經形成。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兩個有趣的指標,低價股指數和高價股指數。

▲高價股指數

▲低價股指數

無論是去年至今還是農曆新年開市至今,高價股指數明顯跑贏低價股指數。沒有經驗的投資者不懂什麼是估值,進場之後往往挑單價低的個股,而機構投資者對股價的高低並沒有明顯的偏好。也就是說,散戶並沒有大舉進場。

說得直白一點,本次泡沫又是機構的一次抱團。只不過這次抱的是科技股。

而抱團的後果是什麼呢?

大家還記不記得2016~2018年的那次機構抱團,那次抱的是“漂亮50”,結果如下圖:

▲上證50(2017.10~2018.03)

當時在供給側的推動下,機構集體抱團大盤股,最終在2018年2月7日正式瓦解,一個月後迎來了毛衣戰。

2018年的下跌,與其說是貿易戰造成的,不如說是機構抱團瓦解的結果,毛衣站只是個催化劑,畢竟是先有抱團瓦解踩踏才有毛衣站的。

2016~2018年的大盤股抱團始於2015年底提出的供給側改,在供給側改的背景下非頭部公司因為各種原因被市場拋棄,大量機構聚集在行業龍頭公司,進入2017年底散戶跟風入場一起炒“核心資產”。(對,核心資產就是那時候發明的!)

2018年元旦假期結束後,“核心資產”迎來了高光時刻,上證50連漲19個交易日,漲幅13%。而同期的中證500指數漲幅不到3%。不久之後上證50連同中證500一起進入了為期一年多的下跌之路。

而本次機構抱團科技股的契機是什麼呢?

國產代替。

在2018年毛衣戰打響的背景下,科技領域被“卡脖子”成為了全國上下關注的焦點。

2018年底,機構資金從大盤股脫身之後轉身投入科技股的懷抱,科技股行情貫穿2019年全年,從此造就了一批翻倍科技牛股,比如中國軟體、兆易創新、中國長城等等。

而最近科技股加速上漲,只不過是2018年底以來科技股行情的一次加速。

那麼,科技股抱團何時瓦解,未來什麼因素可能造成抱團提前瓦解?

從時間的維度上看,機構抱團週期在13個季度左右,上一次的大盤股機構抱團也經歷了兩年的時間。

歷史上,類似的情況發生過四次,分別是:2007Q1-2010Q1 抱團金融 持續13個季度;2009Q3-2012Q3 第一次消費抱團 持續13個季度;2013Q1-2016Q1 抱團資訊科技 持續13個季度。次科技股的抱團開始的時間在2019一季度,目前只走過不到5個季度,按照這個思路來看,抱團還可以持續一段時間。

不過,這次抱團的環境並不是那麼好,資金的頭上多了一把“達摩克里斯之劍”。

“達摩克里斯之劍”源自古希臘傳說,迪奧尼修斯國王請他的大臣達摩克利斯赴宴,命其坐在用一根馬鬃懸掛的一把寒光閃閃的利劍下,由此而產生的這一典故,意指令人處於一種危機狀態

而目前A股的達摩克里斯之劍就是——通貨膨脹。

其實,通脹的趨勢在去年就已經形成,今年突發的疫情則加劇並強化了這個趨勢。

一般而言,適當的通脹是有利於經濟的發展的,同時也有利於股市,畢竟經濟好也直接利好股市但是,過度的通貨膨脹會影響到匯率,進而使得資產價格定價邏輯發生質變。

我們可以從上圖可以看到,通脹率在去年就開始冒頭了,原因大家應該也知道了——豬肉漲價。

在過去的2019年,各類消費品當中價格上漲最猛的是豬肉,其次是糖、油等生活必需品,上漲幅度在20%左右。

而在疫情的背景下,今年1月份的通脹率跳到了5.4%,其中食品價格上漲了20%。

回顧2003年的非典時期,當時的通脹率也出現了一波上漲,並且到了次年7月才見頂。

食物價格的上漲,一方面是農產品供給不足導致,另一方面是貨幣超發強化了這一趨勢。中間的貨幣派生暫時不談。

首先講講農產品的供給,去年開始全球各種“天災人禍”不斷,包括從東北入境的豬瘟、澳洲的火山、非洲的蝗蟲、禽流感、新冠病毒、最近又開始鬧的地貪夜蛾……這一切的背後和全球變暖不無關係。

而貨幣供給方面,上週公佈的社融資料大超預期,週末的各種會議透露出來的風聲也是滿滿的印錢印錢印錢的味道。

如果沒有此次疫情,通脹資料上竄得太高的話貨幣寬鬆是難以持續的。但是此時如果不印錢的話,企業倒下一大批。和企業批次倒閉相比,通脹並不算什麼。

所以這時候,不得不印錢。

目前,通脹才剛開始加速。新一輪的貨幣寬鬆也只是個開始,按照這個節奏下去,未來半年的通脹率將會遠超大家的預期。

通脹的走高相當於貨幣的貶值,如果通脹率有十個百分點,對於有大額資產的人來說就是一筆很大的損失,對於股市裡的外資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損失,這部分人會選擇怎麼做?

當然是跑了……

但是,對於境內的資金來說就沒那麼容易跑了,樓市不讓炒,換匯受限,那就只有比特幣了和黃金了。不過,現在透過比特幣走出去也難了。

按照這個邏輯,未來一段時間哄搶黃金的場面可能會再度出現。

有人說可以去炒股啊,如果RMB跌得太猛,股市能撐住麼?股市下來的話,才不會有人去買。看來看去,或許只有黃金靠譜一點。

歷史上發生過類似的事情嗎?

有,就發生在2016年的熔斷前後。

好了,這裡就不再寫下去了,再寫下去容易被封號。

總結:

當前的巨集觀環境和2016年12月前後很像,市場結構和2018年1月很像,今年上半年之前通脹很難壓下來,貨幣政策會更加靈活(靈活的另一個意思可能是極端),股市要小心,黃金未來會繼續創新高,可能會很搶手。

來源 | 碼頭九號(KX399006)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