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叉史罕見案例:為什麼YFII能取得成功?

買賣虛擬貨幣
如果我們進一步抽象來看,與其說YFII的「本土友好型」設計吸引了諸多中國社羣中的YFI使用者,不如言之為中國DeFi精英社羣自立門戶,以集體意志分叉了YFI並助推了它的成功。「流動性挖礦」引爆了DeFi領域。

自6月15日Compound推出流動性挖礦以來,包括Sythetix、Aave、Balancer、Curve、NEST等在內的十餘個專案紛紛跟風。與之相伴,DeFi整體鎖倉金額幾乎一路直線拉昇。截至北京時間8月10日,整個DeFi市場的鎖倉金額已經高達51.3億美金,繼續創下歷史新高。

與此同時,DeFi市場的使用者總數也呈拋物線態勢上升。據Dune Analytics統計顯示,截至8月1日,DeFi使用者總數接近30萬,相較6月15日新增約5萬人。 

在這股熱潮中,YFI系無疑是其中最引人矚目的。

定位為「DeFi收益聚合器」、被稱作「DeFi晴雨表」的yearn.finance在7月中旬上線後鎖倉金額曾超過4億美金,即使在挖礦活動結束的當下,其鎖倉金額仍然保有近1.7億美金,在DeFi Pulse中排名前十,其治理代幣YFI一度錄得1500倍的漲幅。

1. 分叉史中的罕見成功案例

除了驚人的財富效應,令YFI更為出名的是那場引發了加密行業所有人圍觀的分叉。

在YFI上線兩週後,由於對YIP-8提案上產生了不可調和的分歧,YFI部分社羣成員(主要是中國社羣)宣佈將對專案進行分叉。7月27日,YFI的兄弟YFII上線,中國社羣戲稱YFI為「大姨父」,YFII為「二姨父」。

由YFI分叉而來的YFII,同樣有著亮眼的資料:據Etherscan資料顯示,截至8月10日,YFII一池+二池的鎖倉金額接近1億美金,其代幣價格曾錄得1128美金的高位。換言之,YFII同樣帶來了驚人的財富效應。

在YFII的「成功示範」下,YFII的「兄弟們」很快橫空出世,例如YFIII、YYFI……這些YFX系列的專案令人眼花繚亂;不過,它們誕生沒多久便淪為了騙局,並迅速走向死亡。只有YFII保留了下來,並活躍至今。

在加密貨幣長達十一年的歷史上,分叉事件不可謂不多,但99%的分叉幣最後都走向了衰亡。在中國社羣分叉出YFII時,很多圍觀者都認為這種故事必然會再度上演,YFII既不可能戰勝YFI,也不可能有什麼發展。然而,兩個多星期過去了,YFII體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無論是社羣活躍度,還是社羣推出新玩法和新產品的頻率,抑或是參與鎖倉的玩家,一樣也沒落下。

YFII是分叉史上的一個特殊現象。

這是中國社羣頭一次在分叉國外優秀專案取得勝利。在YFII之前,能在加密貨幣社羣引起廣泛關注的只有BCH。那一次,以吳忌寒為代表的大區塊主義者分叉了比特幣,裹挾著大半個礦圈參與了「硬戰」,投入的金錢以億來計,最後卻還是以慘敗收場。在硬分叉比特幣不久後,BCH社羣內部便陷入了分裂。澳本聰瓜分了三分之一的社羣成員,分叉出了BSV;而在其他反對澳本聰的成員中,劉昌用發起了FreeCash專案,就連吳忌寒的戰友楊海坡,最近也宣稱將對BCH進行分叉……
一個四分五裂的社羣,自然不能給專案帶來什麼前途。事實上,大多數分叉專案最後的命運,也是敗於共識的衰亡。

然而,YFII成功了。這件事值得我們仔細研究:為什麼YFII能夠成功分叉?為什麼YFII後面的分叉幣失敗如此之快?YFII的經驗是都可以借鑑和複製?成功分叉後的YFII,如今和最初的YFI專案處於一個什麼樣的關係?

筆者結合公開資料與對YFI系社羣的觀察、採訪,試圖釐清YFI系社羣競合幕後的動因、亮眼資料背後的邏輯,以及當我們將其置於流動性挖礦、DeFi發展後勢的語境中,這些故事是如何發生的。

2. 一場「民族主義」分叉:「法國大革命式」與「退出騙局式」

「看不起中國人....要為國爭光!」

「他們越打壓,我們越勇敢。」

「這就是別有用心的國外中心化DeFi黑幫幹我們,但社羣沒有給國人丟臉!」

以上發言出自向來以「富有自由平等開放精神」自居的加密社羣,他們在YFII被Balancer, Metamask等海外數幣產品標記為scam後群情激憤,相信類似言論的傳播也正是讓YFI主要分叉幣YFII「引發業界關注」的契機。

YFII的誕生,起源於YFI社羣那份沒有透過的YIP-8提案。根據最初的設計,YFI代幣總量為3萬枚。由於最初YFI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社羣型專案,因此YFI的代幣開採者大多是創始人Andre的朋友,以及和其關係比較近的資方機構。所以,在YFI幣價暴漲並在整個加密社羣走紅後,後來者很快就發現,初期開採者已經變成了既得利益者。於是在7月下旬,社羣成員 merkjeffery提出了增發提案。雖然該提案得到了 80% 以上的支援率,但因為總得票率僅為 9.73%,未達到最低要求 33% 從而失效。

YIP-8提案的得票率低有很多原因。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在於,在YFI代幣的持有者中,很少有人會心甘情願看著自己手中的代幣被稀釋。然而,後者來覺得這樣的遊戲對自己是不公平的——尤其是中國社羣的DeFi玩家們。由於東西方社羣彼此之間存在縫隙,這個純粹誕生於西方的DeFi專案,從一開始就沒有中國玩家的位置。當姍姍來遲的中國玩家抵達現場,才發現遊戲裡幾乎已經沒有了自己的容身之地。

於是,新來的社羣成員以防止 YFI 被前期巨鯨控制為由提出對 YFI 專案進行分叉,代號為 YFII。YFII 採取YIP-8提案中類似於比特幣的減半增發機制,保證代幣分發到社羣成員手中。YFII 總量 6 萬枚,三個 Pool 各 2 萬枚,每個 Pool 初始狀態 1 萬枚,每 7 天產量減半,據 DeFi 使用者為各個 Pool 提供流動性的份額分配對應比例的 YFII。YFII 將在未來 10 周內完成全部分發。根據社群資訊,YFII 未來將採用與 YFI 不同的產品思路。

在某社群對YFII的討論中,部分人認為YFII的出現並非「分叉」,而應該被定義為「造反」,因為它是在奪取yearn生態的治理權而非單純產品、程式碼層面的fork。數字文藝復興基金會董事總經理曹寅稱:「這很像法國大革命,YFI裡邊開三級會議,但是沒有透過YIP-8提案(因而導致了YFII的出現)。」

3. 怎麼看待分叉?YFI團隊:從排斥到競合

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分叉,YFI社羣內部也炸鍋了。

YFI創始人Andrea在分叉初期於社羣中暗示,YFII可能不會有較大的適用範圍,而且YFII的TVL(鎖定價值)還是要流向yearn。這個說法代表了在YFII誕生之初,YFI社羣內部一些人的觀點。他們不看好分叉專案的發展,認為這樣的行為沒有太大前途。

截至撰寫本文,YFII社羣仍然在建設屬於自己的流動性池子。

不過,YFI社羣的看空並沒有阻止YFII社羣的發展。值得注意的是,YFII社羣很快就建立了初步的治理,產生了11位持鑰人。從Andrea的推特來看,YFI與YFII社羣的KOL似乎進行了愉快的溝通,Andrea開始轉發YFII的meme,甚至還在YFI社羣中提議將yearn.finance的收益分配給包括YFII在內的其他社羣分叉幣,並表示如果該提案透過,YFII持有人將與YFI持有人在yearn.finance社羣中享有一致的治理權。

不得不說,Andre本人確實是一位很有區塊鏈精神的DeFi創始人。他雖然建立了這個專案,但是自己卻毫無保留地將這些代幣,以「流動性挖礦」的方式分發了出去,自己沒有做預挖。這也是YFI能夠在加密社羣中走紅的一大原因。在YFII社羣與Andre進行積極的溝通後,雖然他的專案被分叉了,但他依然能夠以開放的心態接受。如果這裡的人換成Justin Sun,那估計會有一場好戲看了。

然而,儘管Andrea對YFII示好,但西方的加密社羣仍然對YFII專案表示懷疑。Balancer起初將YFII認定為「scam」(詐騙);在撤掉對YFII「scam」的認定後,他們仍然保留了「風險提示」。根據YFII社羣中的分享,他們仍然在與Balancer進行溝通。

西方加密社羣對YFII的審慎態度不是沒有道理的。在YFII之後,又衍生出YYFI、YFIII等被指為「退出騙局」(scam exit)的專案,其中某些專案完全就是用來割韭菜的資金盤。

YFII社羣KOL Dovey Wan在社群中指出,分叉幣YFIII就是一個ERC-20的空殼,沒有任何實際內容,而其他分叉幣YFFI,YYFI也都毫無社羣支撐、高度控盤(單個地址持有90%以上的代幣),在一波拉盤後跑路。這無疑平添了外界對於YFI系的疑慮。

不過,在質疑中,完成革命的YFII建立了社羣的初步秩序。他們組建著自己的全球社群,吸納著社羣成員的意見,擁有著自己的開發團隊,不斷更新程式碼。像Compound、Aave這樣的明星DeFi專案,也前來找他們合作。在外人看來,他們終於算得上是一個專案,而不是一個騙局了。

從「分家」初期至今,YFI和YFII社羣已經形成了魔幻的競合狀態:一邊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地角力鎖倉金額、幣價、使用者數等指標,並試圖將雙方分離;另一邊是兩方創始人/KOL們又表現出十足的合作意向,共謀發展。期間,中國社羣一度又表現出濃烈且荒誕的「民族主義」情緒,但在建立好自己的根據地後,YFII又開始吸納國際成員,試圖走向國際化。

4. 為什麼YFII成功?為什麼YFX失敗?

講完了YFI和它的分叉幣們的故事,一個重要的問題出現在我們眼前:為什麼YFII的分叉能夠取得成功?而YFII之後的分叉幣則走向了失敗?

1、YFI系爆火的雙驅輪:「虹吸效應」+「數量剋制」

在總結YFII成功的經驗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麼YFI系列產品能夠爆火——其實也就是YFI為什麼會爆火。

「流動性挖礦」是典型的「一幣兩面」之事,使用者或許能在其中收穫高達數十乃至百倍的可觀收益,但同時需要適應頗高的操作門檻,在DEx、穩定幣、借貸、資產等多個門類的DeFi產品、協議中輾轉騰挪。

對於大多數使用者來說,如何適應Uniswap AMM(自動做市商)機制,如何為Sythetix、Balancer、Curve等注入流動性以獲取其代幣或手續費分成,如何透過Aave, Compound等獲取借貸收益...皆非易事。

yearn.finance便是將上述複雜的流動性挖礦機制簡易化,使用者透過向該協議提供資產以獲取YFI代幣,而該協議將透過預先設計的演算法在Aave, Compound等不同協議間幫助使用者捕獲價值,賺得收益。

對於yearn.finance來說,它能夠“不太費力地持續”在幾個「DeFi 巨人」身上「吸血」,而使用者則可以享受「一站式投資」的便利(相較此前的流動性挖礦機制而言)。筆者認為,這是YFI系在鎖倉金額、代幣價格方面表現亮眼的關鍵因素。

陡峭的使用者增長曲線更是佐證了這種模式的獨特與有效性。根據區塊鏈資料服務商Nansen.ai的統計,YFI與其主要分叉幣YFII的獨立地址均呈現總體持續走高趨勢,截至8月6日,YFI的獨立地址數達到4214個,YFII的獨立地址為2000個,已經分別約為Compound同指標的1/5與1/10。

在yearn.finance能夠捕獲諸多DeFi產品、協議價值的基礎上,其代幣YFI的數額稀少且控制增發的特點也為其價格、鎖倉金額等指標上揚提供了支撐。

據區塊瀏覽器Etherscan,YFI代幣的數目為3萬枚,YFI社羣還於8月2日以61.26%的反對率否決了增發代幣的提案(YIP 30);其主要分叉幣YFII的數額同樣為3萬枚,另據安比實驗室審計報告,YFII主要分叉代幣YFII還增加了定期自動減半機制。

在硬性數值指標之外,創始人Andre的專案理念和個人聲譽一定程度上也為YFI系的成功提供了加持。與同行推出的「流動性挖礦」一般由投資機構「預挖」部分不同,YFI代幣分發遵循了0預挖/預售的的原則,使用者透過為協議提供流動性/二級市場夠買以獲取代幣。這種相對公平的設計,為YFI在加密社羣內贏得了初步聲譽。此外,由於 Andre本身就是加密社羣早期成員,因此有一部分比特幣社羣早期成員為其搖旗吶喊,這些都奠定了專案成功的基礎。

2、YFII分叉成功的原因

在上文,我們已經提到過「民族主義」這個詞。不錯,與YFII有所不同的是,YFII濃厚的中國色彩是其增長的獨特動力。

區塊鏈開發者Tina Zhen向加密行業媒體Decrypt表示,YFII上線不久後,此前在CeFi(交易所、礦池甚至數幣對沖基金)中的中國從業者紛紛衝入該專案。Decrypt認為,該專案中文友好型的設計為中國本土諸多投資者打破了語言的限制,幫助他們進入DeFi領域。

實際上,支援YFII專案的中國玩家,很可能就是那麼一兩個微信群的群友。

但如果人們還記得比特幣和以太坊的歷史,就應該對這個現象感到非常奇怪。如今,如果有什麼人提出要分叉出一箇中國社羣的比特幣,或者中國社羣的以太坊,只會被人認成騙子。然而,何以在YFII身上,這個故事就能夠講通?又或者,為什麼中國人沒有分叉其他成功的DeFi專案,例如Compound、Uniswap?

問題的關鍵,出在「利益分配」四個大字身上。

所謂的「民族情緒」,掩蓋的是「利益分配」問題。比特幣雖然是由某些講英文的外國人發起的,但最大的獲利群體之一,便是中國的礦工。此外,中國極客也是最早探索和傳播比特幣的群體之一。許許多多中國人,因為比特幣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甚至實現了財富自由。因此,根本沒有人在乎比特幣是不是一箇中國專案,更多人思考的還是捍衛自己的利益。

雖然在2017年,以吳忌寒為首的大區塊鏈主義者(其中許多都分佈在中國)選擇分叉了比特幣,然而,沒有人會因為吳忌寒是一箇中國人就支援他。更多中國社羣成員認為吳忌寒的分叉侵害到了自己的利益,因而選擇了倒戈到Core那邊。而Core組織裡幾乎沒有什麼中國人。

同樣的,如果YFI社羣從一開始就有中國人參與,有一群中國人從中受益,這場硬分叉很可能就不會成功。就算一開始沒有中國人參與,如果在中國社羣想要參與進來的時候,YFI原社羣同意增發,照顧後來者的利益,那硬分叉也會胎死腹中。正是因為「先富起來的人」沒有照顧到後來者的利益,所以後來者不把這群人視作一個社羣的成員,而是轉而fork程式碼並組建自己的社羣。

如果我們進一步抽象來看,與其說YFII的「本土友好型」設計吸引了諸多中國社羣中的YFI使用者,不如言之為中國DeFi精英社羣自立門戶,以集體意志分叉了YFI並助推了它的成功。

YFII的成功案例,分別從正面和反面給予了我們啟發:

從正面來看,什麼樣的分叉能夠成功?在一個不夠國際化、既得利益者照顧不好後來者利益、但又取得了快速成功的專案上,最這樣的專案進行分叉最容易成功。所謂不夠國際化,指的不是專案方成員分佈不夠國際化、社羣成員不夠國際化,而是指利益分配不夠國際化。比特幣的利益分配是非常國際化的,無論是在北美還是歐洲,無論是在中國還是俄羅斯,全世界的極客們都參與到比特幣的早期挖礦和傳播中來。這樣,就不可能存在某個國家的比特幣——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可笑的概念。

所謂快速取得成功的專案容易被分叉成功,這很好理解。如果一個專案不成功,那就沒有分叉的必要;如果一個專案一步一步走向成功,那何時分叉它的時機就很不好掌控,此外它的社羣成員又非常穩定,那就更不容易分叉。只有快速取得成功的專案,它的社羣不穩定、分叉它有利可圖並且容易引起FOMO,因此適合分叉。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如果一個專案方代幣的分發機制,解決不了既得利益者和後來者之間的利益衝突,那它就非常容易引發分叉。後來者完全有動機,藉著開源的程式碼和自己組織社羣,建立一個全新的專案。當這種利益分配和國別聯絡在一起,那就更糟糕了。受制於國家與國家之間語言不通的問題,一個純粹由某國人運營的專案,顯然更貼近該國人民的使用體驗,因而更容易受到歡迎。

從反面來看,作為一個成功的專案方,如果你想避免分叉,那就應該事先設計好代幣分發規則,避免社羣在較短的時間內就形成既得利益者。就像此次的YFI,總代幣數量為3萬枚,但是在不到20天的時間裡,就分發了超過20%的代幣。這樣一個輕易形成的既得利益群體,勢必會阻礙社羣的進一步發展。

3、YFII之後代幣失敗的原因

在YFII代幣之後,為什麼其他系列代幣失敗了?

其實這還是可以用「利益」二字來解釋。

在分叉後,中國的精英DeFi玩家基本都參與到了YFII專案中。正是得益於這些精英們的加持,YFII能夠在一週左右的時間斬獲數千個地址、合約安全性審計透過、鎖倉金額一度超越YFI等亮眼成績。自然地,主導這場分叉運動的參與者們獲得了可觀的回報。這又進一步刺激了後繼者的入場——YFII五個微信社群中每日接近「傳銷式」的熱情便是佐證。

透過YFII,他們的訴求和需要基本得到了滿足。他們自身就是YFII的社羣主體。此時,再度分叉出來的YFIII、YYFI等專案,根本就沒有社羣基礎;換而言之,他們其實根本就沒有社羣。

分叉專案是沒有投資人的。如果沒有社羣,那就意味著沒有人願意為它做開發、做產品。如此一來,分叉者複製出一套和YFI一樣的程式碼,又有什麼意義呢?使用者看著兩款一樣的產品,為什麼不去人多聲譽好的地方玩呢?

由於缺乏實際的需求群體,YFII之後的YF系列專案,最後都淪為了龐氏騙局。從它們的失敗上我們可以看到,程式碼可以抄襲,但社羣不能租借。對於DeFi專案來說,社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