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幣計劃分析:徹底改變你對支付的想像

買賣虛擬貨幣
支付戰爭要開始了,Facebook 臉書預計即將在2020年釋出Libra coin(穩定幣的一種),兩大陣營:非加密貨幣與加密貨幣支付開始有了新的變局。從1998年PayPal創立,到支付寶、微信支付首開先河的第三方支付(臺灣定義為電子支付,如街口支付、LINE Pay),再進展到以信用卡繫結為主的行動支付(Apple Pay、SAMSUNG Pay),非加密貨幣陣營已經發展近20年,整體陣容龐大。加密貨幣支付陣營,其實要從穩定幣出世以後才開始被真正討論,過去,雖然有比特幣、瑞波幣等標榜電子現金或結算功能,支付功能難以在幣價價格不穩下落實。而臉書發起的加密貨幣支付 — GlobalCoin在未來將參戰,拉開支付世紀大戰的序幕。大戰前夕,我將從三個面向分析兩大陣營的不同,及加密貨幣支付陣營必須面臨的監管問題。兩大陣營本質上的不同網際網路傳遞的是訊息,區塊鏈除了打包訊息,更可以傳遞「價值」。

不論是第三方支付還是行動支付,都仍是建構在網際網路的基礎上。網路服務公司收到一方的訊息,然後稽覈看看這個訊息是否值得信任。稽覈完畢,再將訊息傳給金融機構,金流的流動,是在訊息傳遞後才發生的。

移動支付的資訊流與金流,是分開且有先後順序的

加密貨幣支付則是奠基在區塊鏈技術上。我以最典型的比特幣為例:當一方發出的訊息,透過共識決議及非授權制分散式節點,多方共同寫入、認證、打包時,也同時完成價值的移轉,中間沒有上圖的國際信用卡組織、髮卡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介入,也沒有任何權威人士能夠有置喙餘地。

比特幣白皮書: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
如果我今天要匯錢給外國的朋友甲,不僅慢又貴,理由在於中間有許多信任問題要克服,例如我不單是要信任我存入錢的銀行A,A銀行更要信任朋友存錢的B銀行,B銀行也要信任朋友甲,才能讓他把錢領出。要達成信任,中間都要有一關一關的稽覈及驗證機制。結束後,銀行間還要透過一種SWIFT機制來結算,也讓手續費居高不下。差別是,電子支付(或稱第三方支付)陣營,是透過資訊流,加速中間稽覈及驗證機制,提高達成信任的效率。而區塊鏈技術則是直接抽掉中介機構,讓訊息流被紀錄時交易也就完成了。從網際網路與區塊鏈技術本質上的差異,影響了兩大支付陣營的特徵,用一句話解釋,是有無中本聰在比特幣白皮書中蘊含的「去中心化精神」。臉書幣-Libra CoinFacebook計劃推出一個完整的跨境支付網路,而不僅僅是匯款服務系統,但《Libra》真能承載比特幣白皮書的意志嗎?臉書公佈了《Libra》白皮書與其未來規劃,預計將在2020上半年釋出運作穩定幣的Libra區塊鏈非特許鏈,而Libra Coin 將繫結多元的實體資產(包括各種低波動性資產,例如政府債券來擔保),也承諾會與多家交易所合作,確保Libra幣的流通性。一如預期,臉書幣不會與單一法幣掛鉤,因此,除了其他交易所來做以及Calibra錢包對接外,臉書幣無法隨時換成某種掛鉤法幣。
一項科技技術真正的落地,應該是使用者根本沒發覺,其實自己正在使用他,就像你現在上網,根本不會意識到背後有多少複雜的技術架構。我常說,臉書幣帶來的意義是,人類爺爺奶奶輩與區塊鏈的第一次接觸即將發生!而在使用時,可能絕大多數的人根本不會知道,也不用知道臉書的穩定幣究竟是如何運作的。據統計,比特幣活躍地址,高峰時期也不過在1百多萬個,相比臉書的每日使用者數則超越15億人,落差極大,且目前臉書並無推出相關支付功能,若未來真的採用穩定幣的支付應用,巴克萊估計將為Facebook帶來數十億美元利潤。臉書旗下的Messenger、Message、臉書社團與市集功能,有大量支付應用場景可以套用,這也是為何令我充滿信心,臉書幣將是區塊鏈第一個全球大規模落地的商業應用專案。真的比較去中心化?但也有一些隱憂,據白皮書披露披露名單顯示,合作伙伴共有26家機構,包括區塊鏈、投資機構、非營利組織、共享、支付、電子商務、社交媒體、電信七大領域。

誰能夠成為Libra的節點?白皮書說目標是要做到非許可型permissionless blockchain,但初期仍是許可型區塊鏈(permissioned)。據說要成為節點,該企業將需投入約1000萬美元的資金,最初始也只有部分成員(據說只有四家)可以成為系統的「節點」,用於驗證交易並維護交易記錄,來建立新的支付網路。

迴歸本質,第三方支付仍是由單一的金融機構在認定你的訊息有沒有「價值」,臉書未來可能變成「四家」在決定訊息值不值得信任。當然,還要看該支付系統的共識協議是如何設計的,但重點是,臉書的穩定幣支付系統,不因為使用了區塊鏈的部分技術而真正擁有所謂「去中心化」特徵。

無法迴避的監管

除了不夠去中心化的疑慮外,緊接而來的是監管問題。FATF自今年四月份發表了一份「數位資產反洗錢的初步管理建議」:防制洗錢金融行動工作組織(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 FATF)是一個制定國際反洗錢政策的國際組織,他們所出的監理建議書,雖然沒有直接的法律強制力,但始終會大大影響各國的洗錢防制制定方針。

該份建議提到一項關鍵:加密貨幣反洗錢的監理重點物件,為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VASPs),並建議各國需針對VASP業者設計特許監管執照或至少有登記管理制度。

Libra blockchain強調不會被政府規範,我認為是過度樂觀,退一步縱使各國真的法律管不到Libra網路,但臉書作為使用Libra coin的業者,提供匯兌、跨境支付,也很可能會落入前述VASP範疇中,而不能自外於監理。

在臺灣也不例外,臺灣監管單位也在近日作出重要回應,金管會宣佈,未來將按照FATF建議的方向,電子支付、匯款及STO三項業務被列為特許業務,須經申請牌照許可(或申請進入沙盒實驗),始能運作營業。
未來在臺灣,若要做穩定幣的支付生意,不僅是臉書,其他加密貨幣支付業者都需向金管會申請牌照,以及面臨KYC、可疑交易通報、追蹤系統的建構,各種合規程式與成本都需要被考量。

考量到過去臉書在個人隱私保護有著黑歷史,先是被歐盟GDPR規範搞的焦頭爛額、又在俄羅斯選舉門事件深陷其中。如今臉書幣讓Facebook成為VASP業者之一,未來最直接面對的,是全球洗錢防治的法規要求,其監理密度比起隱私保護只會更高,不知臉書能否安然過關。

這也反映了一件事,區塊鏈和加密貨幣市場要走上完全去中介化並非易事,如同臺灣大學法學院楊嶽平教授(針對金管會決定虛擬貨幣反洗錢監管方向)的評論:「不是技術上不可行,而是監管上不適宜。」

理想抵不過現實的摧殘與挑戰,防制洗錢的監管,就是臉書必須要面對的課題,當臉書被賦予了這些監管義務,要如何保護客戶的隱私、如何避免過度中心化變成兩難課題。

未來種種現實面與商業利益考量加入後,不知會讓臉書幣離真正「去中心化精神」有多遠。對於《Libra》各界包括我仍存有許多疑慮,但對於區塊鏈應用落地的進展,我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