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前大鍋飯的實踐,事與願違,努力付出沒有回報,別人拉後腿,惡性迴圈,跟著拉後腿,大家都苦得要命,但是齊心協力吹牛逼,畝產一千斤,畝產一萬斤,自下而上,睜著眼睛畫大餅,最後大家一起吃空氣。
ICO時代的空氣幣,大致就是這麼一種情形,白皮書就像大鍋飯時代的工作報告,最後大家一起吃空氣,誰也奈何不了誰!機構投資者,也被牛皮脹得肚子痛,好好的市場,怎麼就是騙子橫行天下呢?今天專題分享:通證社群的體驗設計,一家之言,不正之處,期待幣乎朋友的評論指正!
一、免費的沒動力
幾年前,李總理高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旗幟,公開激勵:法無禁止即可為。各地創業園紛紛貼出總理的標語,搞工程建設,網際網路金融如同冬天裡的一把火,習主席號召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幹,各種網貸口子滿天飛。真正的創業者,非常清楚一萬元利潤背後的艱難,對成本免費的網貸,保持清醒的頭腦。結果,網際網路金融沒有真正服務實體經濟,而是拖累了一批缺乏實踐、空有情懷的投機分子,原本幾千的月薪,被網貸超前消費拖累,惡性迴圈,真實收入不斷下滑。如果企業降工資,人會跳槽,如果收入是因為網貸利息剝削了,那就是溫水煮青蛙。我們都會笑話那個青蛙,從來不會批判被網貸傷殘的自我。所以,網際網路金融今天的悲劇,一點都不奇怪。
從網際網路金融的失敗,我們應該吸取什麼經驗?我在推廣幣乎社羣的時候,有人就說,我是叫花子的追求。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中國人最大的信仰就是金錢不是萬能的。尤其是親密的朋友之間,潛意識裡都想證明自己不是金錢的奴隸。追求奢侈品,那是精神品質的追求。在菜市場討價還價,那是自己的接地氣的務實。
目前通證社群的體驗設計,感覺就是菜市場買菜的設計,而不是奢侈品飢餓營銷的設計。當前的市場現實,已經不是90年代物質匱乏的時代,連農民都對200元一天報酬的工作不屑一顧,覺得自己打半天麻將,還能收穫500甚至一千多,而且空調伺候,吃著瓜子吹著段子,不亦樂乎。
物以稀為貴,難以得到的,就會千方百計證明自己能得到。幾萬元的LV假包與幾百元的普通真包放在一起,哪種包的收入大?我覺得通證社群的體驗就應該把兩種包放在一起,自由選擇,更加符合市場的口味。
二、規矩多沒耐心
社群的專業度原則底線必須堅持,但是應該給予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自由。專案方忌憚監管層扣“非法集資”的帽子,所以不敢設計有錢出錢的通道,通證缺乏投資者支援,被少數人利用本金優勢和實踐優勢割韭菜就不奇怪。
天才總是可遇而不可求,可是通證社群的體驗設計卻是千方百計追求天才,這樣也不行,那樣也不行,把創始團隊的情懷意志強加在制度變更裡,甚至朝令夕改。
尼采留給我最深刻的一句話:我就是尼采,我就是太陽。影響深遠的,往往是當時離經叛道的。在常規理性邏輯裡精打細算,不如瘋狂地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最簡單的最有效,憤怒的小鳥,飛機大戰,跳一跳這些遊戲,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大家都很忙,沒有心思去體會博大精深的邏輯。
三、見效快死得快
物極必反在人們的理性世界裡根深蒂固,所以,中國幾乎不可能出現比特幣這種2000多萬倍漲幅的投機產品。
在國外,狂妄不羈和鋒芒畢露有市場,財團和投資者願意支援自信而努力的奮鬥者。國內,等級制度影響了幾千年,論資排輩很難改變。不管你多麼努力,不可能越級成長。
所有的智慧,都在身邊的生活裡。只是閱歷的差異,決定認知的深淺。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很多情緒,都是源於生活的理解有限。年輕人,本應該比夕陽無限好的老人更加快樂,可是生活閱歷的不同,反而形成倒掛:年輕人急功近利,焦躁不安,急這忙那,憂憂愁愁,度日如年;老年人反而無慾無求,安然自得,活在當下。
通證社群要實現情懷價值,安穩就好。過度地證明社群的價值,反而會因為參與者物極必反的心理作怪而流失注意力。EOS,曾經獨霸區塊鏈媒體熱門,未來再創奇蹟就更難!
近來幣乎KEY行情很不樂觀,負面情緒空前高漲。所以,明天暫時停止社群應用系列,專題分享:幣乎社羣走出發展陷阱的思考,期待大家的評論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