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數字貨幣研發概覽:公私合作成普遍趨勢

買賣虛擬貨幣

距加密貨幣誕生已逾十年,底層技術不斷更新完善,加密幣種層出不窮,光芒難掩。其中,加密貨幣所依靠的底層技術憑藉其其分散式記賬、不可篡改、可追溯等優勢,正逐漸被應用至多元化的場景。

各大金融機構也紛紛探索技術的融合方法,為提升金融效率,拓展商業機會尋求捷徑。世界各國央行也致力於研究如何將基於區塊鏈的支付代幣重新引入零售市場,其中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研發已成為心照不宣的共識,各國都在努力推進試點工作,以搶佔先機。

在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研發上,走在前列的包括中國央行數字人民幣專案(DCEP)以及瑞典央行Sveriges Riksbank的e-krona專案,兩者均已進入測試階段。此外,美聯儲、英國央行、日本央行及歐洲央行均已轉變態度,加緊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步伐。

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通用用途使其具備了很強的內在吸引力。在促進支付現代化的同時實現高效性和金融普惠。促進零售支付系統的透明化,減少黑市交易。同時,央行也能夠從貨幣政策的便利化和收入的增加中受益。

就外部因素而言,研發加速的背後隱含著國際競爭的野心,全球疫情的爆發導致紙幣需求萎縮,同樣為這一程序提供了合適的契機。國際清算銀行(BIS)最近表示,由於紙幣會為病毒的傳播提供可能,這將會成為央行提供數字現金替代支付的催化劑。

近期各國在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研發上,公私合作模式較為普遍,即銀行業金融機構與私營部門合作的模式。如英國央行正在研究其"平臺模式",在該模式中,央行是唯一被允許建立或銷燬代幣的實體,由"支付介面提供商"(PIPs)與終端使用者進行互動。PIPs需履行”瞭解您的客戶(KYC)“檢查的責任,同時被賦予了在核心支付之外提供額外服務的自由度,以建立客戶關係,實現差異化。

更進一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的研究人員最近提出了合成CBDC(sCBDC)模式,即由商業銀行等非央行實體發行由央行儲備支援的穩定幣。該模式中,中央銀行建立代幣或向公眾提供帳戶,同時將合成CDBC的發行分幾個步驟外包給私營部門:包括技術選擇,客戶管理,客戶篩選和監視。這意味著中央銀行僅負責信託賬戶之間的結算以及包括CBDC發行在內的監督工作。

這種公私合作伙伴關係,可鼓勵代幣提供者之間的競爭並保留比較優勢。私營部門專注於創新,介面設計和客戶管理,公共部門則專注於建立信任。

無論適用何種模式,區塊鏈在實現支付資產的代幣化、點對點交易和分散式託管方面至關重要。基於區塊鏈的支付方式能夠實現更快捷、更便宜的跨境支付,同時可以將CBDC與其他代幣的使用聯絡起來,例如使用區塊鏈將交易和交易後服務緊密結合。

目前,瑞士國家銀行(Swiss National Bank)正在與SIX數字交易所(SIX Digital Exchange)合作,探索市場參與者如何使用中央銀行的貨幣在交易所上進行代幣化資產結算。

未來,隨著區塊鏈技術發展逐漸成熟,一個全新的貨幣體系結構將呈現出來,這一創新不亞於信用卡的發明,大範圍地接入CBDC將是全新支付體系成功的關鍵。此外,利用非支付領域中的區塊鏈業務創新,普通大眾、企業和金融行業之間的連線將得到強化,這對於提升系統購買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發行模式的不同決定了CBDC的實現路徑不同,但CBDC發行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零售領域的多種用途。無論選擇如何,CBDC的發行都將促進中央銀行、商業銀行以及非銀行金融機構之間的職責劃分及分工合作,促進公司財務部門的功能最佳化,並對支付網路的創新與完善發揮積極的作用。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