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被寄予厚望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給我們描述了一個動人的廣袤前景,但仍難以從小眾社群走向大眾市場。
這其中的鴻溝源於兩個群體的屬性相差甚遠:
能力高超和極具探索精神的駭客們,同實用至上和服務實體的商人們,似乎天然存在著對立。
這個鴻溝並非不可縮小。網際網路發展的過程中,自由軟體發展至開源軟體的歷程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我們期望回顧自由軟體到開源軟體這段歷史,結合當下Defi和金融的發展困境,給出一點亮光。
始於駭客社群的“自由軟體”
“出於興趣而解決某個難題,不管它有沒有用,這就是駭客。”——Richard Stallman 自由軟體基金會創始人
回到1969年,影響世界的作業系統Unix誕生於貝爾實驗室。這個“名義上”永遠不會開源的作業系統,其實一直在Unix 社羣中的駭客們之間被自由地共享著原始碼。
對於駭客來講,被禁止瞭解一個優秀技術的技術細節,就阻止了他們從這個技術中受益並創造出新的技術。在Unix社羣中,資訊的壁壘被打破,技術的自由交流使得駭客們能夠深入瞭解技術,並不斷構想出新的技術。
有時候人們很難想象為什麼駭客如此執著於開放的環境,或許對於創造力自由生長的土壤的保護的本身也在保護駭客自己的創造力。在其中,最有影響力的當然非Richard Stallman莫屬,帶著一種天然的鬥士精神,他發起了自由軟體運動。
“完全開放!去版權!”,和版權系統宣戰。
自由軟體起於GNU工程。GNU工程期望開發一個100%自由的、相容Unix的可移植作業系統。最終1991年,Linus Torvalds編寫了基於GNU的核心核心元件,使得GNU/Linux系統被大量運用起來,也讓自由軟體的概念愈加廣為人知。1989年的《紐約時報》甚至將Richard Stallman稱為“最後的一位駭客”。
他認為,網際網路上製造的東西和實際上製造的東西不同,他們可以大量被免費複製,因此就不應該有任何限制,應該被“免費傳播”。
Richard Stallman花費了大量時間宣傳他的自由軟體理念,同時提出了Copyleft這個和Copyright相對的概念,以保護自由軟體的這種自由:它允許他人任意的修改散佈作品,惟其散佈及修改的行為和作法,亦限定以Copyleft的方式行之。
Richard Stallman憑藉自己在美國駭客圈的影響力和崇尚自由的精神吸引了一群頂尖的計算機駭客來開發自由軟體,併成立了自由軟體基金會。
可就在那時,自由軟體的發展遇到了瓶頸。
自由軟體的困境
說來也奇怪,自由軟體的本意是期待更多的軟體不受版權保護的限制,被更多的人使用。但是,Copyleft強制那些使用copyleft的開發者必須將他們的程式碼繼續以copyleft形式存在,或者是強制被免費使用。
這種強制共享的協議,給了終端使用者最大的自由的同時,也使得開發者無法以此牟利,而失去了以開發自由軟體維持生計的可能性。
自由軟體和智慧財產權的版權體系就敵對了起來,一直無法融入商業中。
Richard在理想化的道路上走得太遠了,自由軟體運動期望所有人首先先擁護一套具有理想主義色彩的強限制性規則,然後依照規則行動。雖然自由軟體規則能帶來共享,但和當時的環境是對立的。開發自由軟體無法帶來商業回報,使得其影響力難以擴大。
實際也是如此,自由軟體的推廣十分艱難。到了1999年釋出了GNOME1.0之後,使用的人和維護的人也依舊侷限在駭客圈中。自由軟體逐漸成了駭客群體中一個神秘的存在。
開源軟體分叉了自由軟體
開源軟體起源於自由軟體,但卻是完全不同的一個故事。
在Linux出現之後,Linux連同其他開源專案逐漸和GNU分離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分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Linux開發協作團隊無法忍受GNU以中心化小團隊作坊式的協作模式,而需要一個分散式的方式。
Bruce Perens(Debian的創始人之一),將開源軟體的核心定義為開放原始碼,共享已經開發完畢或者正在開發的程式碼,並不限制人們將那些開原始碼作為商業用途。這種擁抱市場的做法也進一步使得開源文化迅速在開發者群體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使用。
“自由軟體運動為使用者的計算自由而戰鬥;這是一個為自由和公正而戰的運動。相反,開源理念重視的是實用優勢而不是原則利害。”
借用自由軟體基金會的原文,我們確實看到開源文化同自由軟體文化明顯的區別。
開源軟體最終成為主流
大多數人並不想要一場戰鬥,只是期望更快學習掌握知識並提高專案質量。開原始碼協作能夠聚集眾人的創造力,並站在最前人智慧的經驗上繼續創造,使得創造本身變得更有效,更便捷。
另一方面,開源文化的廣泛傳播得益於Github的發展,它讓全球協作共享變得非常方便。
當Github讓特定領域最專注的人能進行協作,並將成果更廣泛地分享給需要這個成果的使用者,且能足夠迅速地收集到反饋並立即應對,這就促成了這群最優秀的人更有效、目標更明確、更有創造力的工作。而這些步驟在Github上面都無一例外的透過簡單的工具實現了。
開源的目標就如同一種生活態度,將那些好的東西分享出來,期待更好的出現,也期待自己能夠變得更好。所以,我們會發現,開源很自然,因為這是目前處理資訊過載的世界的最為正確的姿勢。所以到了2015年,連微軟也最終選擇擁抱了開源軟體和開源社羣。
自由軟體對去中心化金融當下困境的啟示
覆盤自由軟體和開源軟體的分叉,或許我們就容易發現和去中心化金融的可擴充套件性困境的共性,自由軟體過於強調意識形態上的對立,忽略了人們實際的需要和社會的接受程度。
駭客是一群基於興趣而創造並期望解決難題的另類。所以,對於他們來講,解決世界的技術難題是他們的樂趣所在,創造過程本身就給了他們足夠的回報,使得他們沒有太多精力去想使用者實際上會遇到的一些阻礙。
這很正常,但解決難題和服務於人們的實際需要之間的路總要比駭客想得更長。熱衷去中心化金融的駭客們正是有這種強烈的傾向,期待透過解決技術問題,讓區塊鏈技術能夠解決一切中心化產生的問題。
但事實上,真正偉大的駭客卻往往能夠想得更進一步,當他們創造了偉大的作品的時候,他們同時關心其他人能夠獲得的利益和益處,甚至願意降低他們自己能夠獲得的收益。著眼在實際使用者的需要上,用高超的技術去服務這些真正的需求。
比特幣的創始人中本聰給我們一個很正面的例子,正是對於BTC維護者利益的換位思考,促使他設計出了POW的獎勵機制。
去中心化金融(Defi)可擴充套件性困境
讓我們回到去中心化金融的困境,看看這個困境是如何造成的。
期望分散式賬本同時具有去中心化、可擴充套件性以及安全性,這被行業稱為“三難”。從目前看是無法同時實現,只能兼顧其二。
去中心化金融追求去中心化至上,總被認為是去中心化金融首先必須做到的。如果“去中心化”被放置在最高位,那麼安全和可擴充套件性只能兩者取一。安全對於金融是核心,自然“可擴充套件性”就是三個屬性中最低位,難以有突破。
那麼既然開源軟體放下了自由軟體的“絕對自由”,成就了當下的繁榮,我們或許也可以順著這個思路放下去追求去中心化金融的“去中心化”,轉個角度看待Defi所要服務的物件的真正需求。
傳統金融遇到的困境
去中心化金融服務的物件,本質和金融服務的物件是一致的。那麼目前金融系統真正的痛點在哪裡呢?
當一般人面對銀行保險證券所推出的龐雜的金融產品時,總是讓人望而卻步,有很多“專家”的推薦,但魚目混雜,無法辨識。傳統的保險合同,基金說明書,理財產品讓普通人都很費解。對金融系統中合約條例的理解和對於程式碼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很多條件或多或少被有意隱藏,你需要去猜測背後的意圖,這大大使得金融對於普通人的服務性弱化了。
如果說商業是人類有效配置資源的市場途徑,那麼金融就是在最佳化這種資源配置。
從歷史的角度看,現在會計制度讓企業財務的透明開放,成就了股份制公司;金融市場則讓股份等證券上市自由交易,讓資本流動更充分。金融的宗旨都在幫助服務和被服務的人群有更容易的互動,打破因為利益關係而互相不信任的僵局,使得彼此能夠更好的協作並交換和共享資源;幫助公共資源更好地被統一管理,讓供應資源方和需求方建立更直接的關係。
在追求資源配置最優的過程中,是否中心化從來不是首要問題。如果有一個特別可靠、特別能幹又特別適應變化的中心組織或者個人,只做好事不做壞事,那麼信任這個中心組織或者個人是最省力也是最經濟的做法。核心問題在於,資源該以怎樣的形式集中和分散,對於整體發展最有利?
我們看到了太多的場景,不管以組織之名,還是個人之名,都如同一個黑箱子,當我們把資源集中到這個黑箱子之後,我們無法知道資源的走向,使得這個組織內部有作惡或者過度尋租的動機。
而尋租成本的提高更導致了組織內部缺乏足夠的透明度,使得組織內部彼此的信任降低。在利他者不斷受損的複雜系統中,人只能透過自利的行為獲得生存,這大大增加了資源配置和交換的成本,和金融本身的目的就背道而馳了。
這就能夠很好的理解“去中心化金融”為什麼那麼讓人興奮了。但核心依舊不是“去中心”,而是讓更多的人更容易的使用金融。
為了這個目的,我們覺得使用“開放式金融”替代“去中心化金融”更好地能夠服務於這一目標。
協議化,讓金融更友好
如何讓金融被更多的人簡單的使用呢?
在我們看來,Defi 給到我們的無價之寶在於可以讓金融服務不再“基於平臺”,而可以“基於協議”。開放式金融當然也倡導金融服務協議化。
“協議”和“平臺”有什麼區別呢?一句話來講,協議化應用和平臺應用的區別在於協議化應用其本身就是服務,或者說協議化應用所提供的服務就是其自身。Defi核心解決的問題就是在協議化應用被使用的過程中也可以同時完成價值轉移的過程。
從“平臺”到“協議”,這個變化是巨大的,如果提供服務的過程和收取服務報酬的過程是獨立的,那麼在服務和支付繫結的過程中就會產生摩擦,而Defi就透過分散式賬本和智慧合約來完成這個繫結過程。
對於類似借貸這種簡單的邏輯,不需要人的干預,就可以完全使用智慧合約來構建流程,而對於一些複雜的邏輯場景,這個繫結過程也需要一些人的干預,所以智慧合約和Oracle還有節點維護者等等角色都會加入,但相對於傳統的平臺商業模式,則大大方便了。
這是一個不爭的趨勢。越來越多網際網路行業巨頭都開始明白協議化最終能夠取代平臺化,同時期待一種自我變革。超級平臺無法解決的問題透過協議化服務就可以解決。
Jack Dorsey,twitter的創始人,推文公開說“社交應用的推薦演算法都不能開源,使用者沒有選擇的自由,同時社交應用出於自己的利益,會去推容易吸引眼球的內容,而不是使用者真正需要的內容。”
另外,對於平臺,當人數指數增長之後,信任危機會越發嚴重,Facebook 的隱私洩露醜聞就是一個不爭的例項。
所以,如果讓金融服務協議化,每一個金融服務就可以根據場景,自由選擇需要的節點配置方式,在區塊鏈技術的幫助下,無論單中心節點(平臺模式)、多中心節點(聯盟模式)、分散的節點(公鏈模式)等各種方式都可以成為可能項。這大大增加了金融服務的彈性和便捷性,更好地起到資源的最佳化配置作用。
開放金融是破局之道
再來看一下 Multicoin Capital對於開放式金融的註解,“將價值單位,比如股票、債券、房地產信託、現金變得可整合、和程式設計,可銜接在開發賬本上,資本市場將更可獲得和高效。就如同100年以來不斷激增的市場產生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財富創造,開發式金融將會將資本市場變得更高效、容易每個人獲得。”
是不是覺得很自然?更近一步,開放金融使用分散式賬本技術,將所有的價值轉移過程透過一個開放式賬本上的介面提供支援,並透過通用的開源的可組合的智慧合約,普通企業和個人也能更方便構建符合自己的金融服務。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姚前在《基於區塊鏈的新型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一文中明確指出:“資產數字化的更深層次的涵義是,資料資訊將是原生的,可以被穿透和追溯,可以被自證與他證,從而引申出了自金融模式,經濟前景和意義不可估量。”
在金融的視角下,資產永遠是核心。而姚前點出的“自金融模式”,讓那些資產數字化帶來的可自證與他證的數字資產,大大簡化普通人使用金融服務的門檻。換句話說,開放式金融的基礎設施讓資產真正迴歸了金融的本位。以太坊對於可替代資產(Fungible Asset)和不可替代資產(Non-fungible Asset)的區分踏出了第一步,而最近Algorand 2.0 則更明確地提出了使用標準資產(Algorand Standard Assets, ASA)給資產做了分類。
在ASA框架中,資產的一個維度是可替代性,而另一個維度則是受限制性。在可替代性上,Agroland不同於以太坊,在Layer 1 就實現了可替代和不可替代通證。在在受限性上,很多駭客因為不喜歡受限制而有意忽視這層功能的開發。但事實上,許可權的管理和限制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證透過通證管理者 (Token Manager) 來實現基於角色的資產控制(RBAC,Role Based Asset Control),使得Algorand能靈活應對了各種應用場景,同時釋出符合任何國家或國際法規的通證也變得非常容易。我們認為這一分類對於開放式金融的落地應用是關鍵的,也值得其他公鏈借鑑和學習。
值得慶幸的是,2019年是開源軟體歷史上最繁榮的一年,我們相信這僅僅還只是一個起點。開源文化孕育了去中心化金融,帶著對於駭客精神的敬意,也帶著務實的服務心態,換個角度,期待與你一同擁抱開放式金融!
參考資料:
1.為什麼開源誤導了自由軟體的重點?
https://www.gnu.org/philosophy/open-source-misses-the-point.zh-cn.html
2.自由軟體15年
https://www.gnu.org/philosophy/open-source-misses-the-point.html
3.紐約時報:一個人為自由軟體的戰鬥
https://www.nytimes.com/1989/01/11/business/business-technology-one-man-s-fight-for-free-software.html
4. 自由和開源軟體歷史上的歷程碑
http://ocselected.org/posts/opensource/milestones_in_free_and_open_source_software_history/
5. 什麼是copyleft
https://linux.cn/article-7826-1.html
6.為什麼很多優秀的軟體公司和開發者願意開源和共享?
https://36kr.com/p/5047569
7.Multicoin:交易所即開放金融
https://www.chainnews.com/articles/830397675841.htm
8. 開源運動,從社羣到商業化
https://a16z.com/2019/10/04/commercializing-open-source/
9 去中心化金融有多去中心化化
http://www.sohu.com/a/337851381_489821
10. 開源軟體的定義: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C%80%E6%BA%90%E8%BD%AF%E4%BB%B6
11. 開放金融圖譜
https://kauri.io/article/be2b43aab6604beaab8f95e7b6c4f471/mapping-defi-ecosystem
12. Algorand 2.0 — Technical Innovations and Use Cases
https://medium.com/altcoin-magazine/algorand-2-0-technical-innovations-and-use-cases-f9134a82d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