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8年下半年,曾在區塊鏈世界引發巨大爭議的ICO,陷入了奄奄一息的狀態。
比特幣、以太坊由年初高點跌去80%以上,交易所新上幣種破發率接近99%,中美日法德對ICO監管日益收緊……全世界都在殺死ICO。
ICO專案方“割無可割”之際,甚至把鐮刀,揮向了圈內大佬。很快,後者也開始像許多炒幣散戶一樣,奔走維權。
投資者、交易所、專案方、Token Fund,整個產業鏈條上的所有角色,都在經歷寒冬。
“ICO的野蠻時代,已經過去了。”一位投資者說。
01維權浪潮
2018年,隨著幣價的暴跌,區塊鏈的造富神話已經破滅。
“在過去的這波ICO浪潮中,有人賺了一輩子的錢,也有人傾家蕩產。”某專案方負責人鄭卓寧表示,據自己所知,有賺了好幾個億的,有資金翻了1萬倍的,也有虧了三四千萬的。
感覺受騙之後,一些ICO投資者自發組織起來,開始維權。
“現在的炒幣群,都變成維權群了。”幣圈知名投資人張雲凡告訴記者。
維權的方式多種多樣:拉群、去專案方公司拉橫幅、報警……張雲凡表示,其中維權最激烈的,是二級市場進來的中散戶。
“但大部分專案方早就賣幣套現了,維權也沒用。”鄭卓寧告訴記者,“再說,現在以太坊都快跌到100美元以下了,去找沒賣的專案方維權,它也沒錢退。”
散戶之外,很多在幣圈人盡皆知的“大佬”,也開始了維權之路。
大佬維權,比中小散戶容易得多。“所謂的維權,也就是私下聊。”張雲凡告訴記者,“畢竟圈子小,大家都認識,專案方也不敢得罪人。大多數情況都能協商解決。”
此情此景,與當時大佬求著專案方拿私募份額的場景,有如天壤之別,對比強烈。
但最讓張雲凡氣憤的,是有一些ICO專案,專門收割圈內人,且絕不退幣。ICST,就是其中之一。
根據白皮書,ICST主要聚焦於個人創作內容與共享技能交易領域。“這個專案打著崑崙萬維周亞輝的旗號,前臺操盤的是易理華的徒弟白碩。”張雲凡說。
ICST專案方此前承諾,6月底前必上五大交易所。
專案方還表示,準備了大量資金拉盤,並僱傭了水軍喊單。
“結果只上了FCoin一個交易所,一上就破發。”張雲凡說,“更無語的是,ICST還在FCoin上申請了停牌。”一級和二級市場的ICST投資者,因此全部被套。
與此同時,ICST悄然上線了一個名為“澳交所”的小交易所,“在裡面玩‘單機’”。張雲凡忿忿不平地說。
所謂“單機”,即交易所不開放ICST的充幣功能。“場內所有的ICST,都是團隊自己充的。他們把價格拉到很高,但其他人卻只能進貨,不能出貨。”
“‘割遍’圈內大佬,ICST在圈內人人喊打。”張雲凡說。“我們也沒有什麼辦法,只能以後不跟他們玩了。”
02損失慘重
無論是專業投資人,還是普通散戶,2018年下半年,人們的心態都發生了變化。
交易所上幣,曾被他們視為套現離場的最佳渠道。
如今,他們卻談交易所上幣色變。
以區塊鏈社交專案ONO為例。其創始人徐可,自今年下半年起,一直與交易所頻繁接觸,希望上幣。
但ONO的投資者們卻不買賬,甚至直接在社群裡發言反對:“現在上幣即破發,還不如不上。”
據區塊律動統計,2018年上半年,主流交易所共上線264個新專案,其中261個破發,破發率高達98.8%。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即便是大佬、專業投資人,即便專案方退了幣,迎接他們的,也是嚴重的虧損——幣價跌得太狠了。
2017年12月17日,比特幣由20000美元的最高點滑落,如今已不到4000美元。
2018年1月14日,以太坊達到1400美元歷史高位,如今在100美元上方勉力支撐。
但相比之下,能退幣,還是幸運的。
投資人周樹在ICST上投了10個以太坊,當時摺合3萬人民幣。
截至發稿前,ICST價格為0.0000093ETH,基本歸零,且從9月至今基本沒有交易量。而ICST的官網,已經停止訪問。
周樹在今年4月還投了一個ICO專案,同樣未能倖免於難。
這個專案是他的好友發起的,眾籌方式類似於EOS,鎖倉期一年,但到現在,幣還沒有發完。按照法幣計算,周樹虧了不少。
因為ICO遇冷,在超級牛市中誕生的Token Fund,也虧得灰頭土臉。
節點資本號稱在全球投資了超過160個區塊鏈專案。近日,節點資本創始合夥人杜均在朋友圈公佈,節點資本第五期財報浮虧65%。
“慘不忍睹。”他說。
03一個時代的終結
“ICO的野蠻時代過去了。”周樹感嘆。在他看來,這是必然趨勢。
他表示,究其原因,一是此前ICO專案方割得太狠,人們被嚇怕了,不敢入場。
二是數字貨幣市場進入熊市,人們越來越珍惜手中的現金,不會輕易出手。
在張雲凡看來,幣價普遍下跌的狀況,反而“解救”了一些垃圾專案方。
這是因為,熊市之前,專案的好壞,還能透過幣價走勢來判斷。現在好專案“沒了”,全是“壞專案”。
這時,垃圾專案方就有了藉口。一句“行情不好”,就能掩蓋掉自身的所有問題。
“早在今年年中,很多傳統投資機構,就不會再看任何區塊鏈專案了。”張雲凡說。
在幣市趨冷之際,全球金融監管機構對ICO的政策收緊,也讓很多ICO專案方措手不及。
本月,美國證監會(SEC)要求兩家ICO企業為投資者退還投資款,無論投資者事後是否賣出代幣,而且退款額須按投資時的等價本金計算。這意味著,ICO發起者將“血本無歸”。
連一向對數字貨幣和ICO態度寬容的日本,也開始加強對ICO的監管。日本金融廳已在研討會上確定,將參考證券、眾籌等模式,對ICO進行監管。
而德國金融監管機構主席甚至公開呼籲,國際社會為ICO監管付出更多努力。
在中國國內,央行等七部委去年9月4日釋出的《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依然是中國對於ICO監管最權威的檔案。
“根據這份檔案,ICO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的非法公開融資行為,涉嫌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副主任趙佔領對記者表示。
“在刑事責任上,由於ICO不涉及法幣資產,應該不屬於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但ICO仍然可能被認定為詐騙、傳銷或非法集資。”趙佔領說。
事實上,國內公安機關對ICO詐騙的立案偵查,早已不再是新聞。
今年3月,《法治週末》報道,ICO專案方英雄鏈(HEC),因代投被江西某地公安局立案偵查。而英雄鏈被警方初步認定的涉嫌罪名,正是詐騙罪。
11月4日,“wfee維權基金會”微博則稱,一天之前,深圳警方已對WFEE專案立案。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屬於ICO的時代,徹底終結了嗎?
對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周樹和鄭卓寧都認為,或許ICO不會死,只會換一種形式。
“不管ICO、STO,還是幣改、鏈改,都只是一種融資創新的方式。如果下一個牛市來了,肯定還會出現新的融資模式,只是換了個名稱而已。”鄭卓寧表示。
但熊市漫長,牛市遙遙無期。
就目前來看,由ICO掀起的財富浪潮,也將因ICO的退潮終結。
小結
11月26日,資料平臺Diar釋出了一份新報告。
報告指出,幣安、Okex、火幣、Bitfinex、Cointelegraph、Poloniex、Bittrex和HitBTC這全球八大數字貨幣交易所,交易量均有明顯下降。
CoinMarketCap資料則顯示,全球數字貨幣總市值,已較年初跌去了90%。
一個充滿慾望、貪婪和恐懼的時代,或許正在緩緩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