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社交網路公司 Facebook 宣佈推出加密貨幣 Libra 是一件意義深遠、影響重大的事件,這有可能影響數以十億計的使用者未來的生活,同時革命我們熟悉的金融及貨幣發行體系。
該專案的機制、機遇、挑戰和未來影響究竟如何?希望本篇文章向讀者一一分析。
撰文:谷燕西,中國和美國金融市場的多年從業者,區塊鏈和加密數字資產的研究者和實踐者,歷任華泰聯合證券資訊科技副總監和數家金融服務公司 COO,曾經服務於美國期權結算公司,該公司為美國所有期權交易提供清算服務。
瞭解目前的貨幣發行和清算機制
貨幣種類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商品貨幣,另外一種是信用貨幣。商品貨幣是基於商品為基礎而發行的貨幣,譬如曾經是依據黃金髮行的貨幣。信用貨幣是中央銀行基於自己的信用而發行的貨幣,也就是現在通稱的法幣。
貨幣的流通方式是以實物貨幣和電子記賬方式進行流通。實物貨幣是各個央行製作的硬幣和紙幣。電子記賬是完全基於電子化技術記錄的貨幣的持有和流通。
在支付的過程中,採用實物貨幣支付的過程稱之為貨款兩清過程,也就是俗稱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基於電子化的支付方式是交易雙方在各自的銀行賬戶中進行相應的記賬。交易雙方的銀行和一箇中間的清算公司記錄這個交易的完成,保證記賬的正確。支援這個支付的底層清算網路通常是一個銀行之間的清算網路。在美國這個銀行之間的清算網路是 ACH。各銀行透過這個清算網路進行資料交換來保證記賬資料的正確。
在這樣的一個市場結構中,銀行透過吸引使用者的存款來進行放貸業務,貸款業務是銀行主要的營利模式。銀行為獲得使用者的存款而向使用者提供的各種服務中,免費支付是其中的一種。我們在日常的經濟生活中,當採用紙幣和銀行借記卡進行支付時,表面上看這個支付是免費的,但實際上是透過在銀行中存款獲得這種免費服務。
信用卡的支付是基於信用進行支付的方式。使用者在使用信用卡進行支付時,他的髮卡銀行將錢支付給對方。使用者在此後的一段時間內將錢還給他的信用卡髮卡銀行。信用卡公司通常向信用卡支付的收款方收 2% 至 3% 的服務費用。信用卡公司的作用實際上是提供信用卡支付的清算網路,它同各個信用卡的髮卡行和收卡行合作來完成這個流程。這樣的信用卡公司包括 Visa 和 Mastercard。
除了銀行提供的支付手段之外,市場上還存在著一些其它的服務商。其中的主要一類就是在支付客戶端的整合方,譬如美國的 PayPal、Stripe 和 Square。這些公司的產品在支付客戶端收集客戶的付款,然後再將支付資料透過銀行的清算網路和信用卡清算網路分別傳送到交易雙方的銀行。
Libra 的貨幣機制是甚麼?
- 貨幣屬性:Libra 是基於法幣和短期政府債券抵押發行的數字穩定幣,所以其本質依然是信用貨幣。Libra 的貨幣政策由白皮書中如下部分做了最好的陳述:「我們的目標是讓 Libra 與現有貨幣並存。由於 Libra 將是一種全球貨幣,因此協會決定不制定自己的貨幣政策,而是沿用籃子所代表的中央銀行的政策。」
- 發行量 :Libra 的發行和銷燬完全取決於市場需求。
- 定價:Libra 的價格會對標一攬子法幣,這個方面的機制會類似於特別提款權 (SDR)。但 Libra 白皮書並沒有具體說明目前 Libra 會對標哪些法幣和具體數量。
- 鑄幣稅 :對於抵押資產進行鑄幣的參與方來說,其鑄幣稅應該來自其基於 Libra 實現的各種業務收入。
- 底層清算網路:Libra 穩定幣的底層清算網路是一個開放性的許可鏈。
- 治理機制 :在瑞士註冊的非營利性組織 Libra 協會對 Libra 穩定幣的各個方面進行管理。協會成員約有 100 名左右。
Libra 的優勢和機會有哪些
實現更合理的鑄幣機制
比特幣的鑄幣機制是一個非常公平合理的機制,任何人和任何機構都可以透過提供比特幣的記賬服務而獲取新生產出來的比特幣,這實際上就是一個人人參與鑄幣的過程。在當前的金融社會中,鑄幣權被收歸政府所有,只有政府才有權力根據其信用鑄造法幣,政府因此在這個鑄幣過程中獲取了社會中的大量財富和使用這些財富的權利。普通個人和其他組織無法參與鑄幣,因此也無法獲得鑄幣稅。Libra 提供了一個人人參與鑄幣並相應地獲得鑄幣稅的機會。
在 Libra 的設計中,每個節點需要抵押自有資金 1000 萬美元參與鑄幣。估計 Libra 的首批發行量會是價值 10 億美元左右的 Libra。此後,參與的節點或授權經銷商可以採用 DeFi 的鑄幣模式讓更多的機構和個人抵押其擁有的、並且是被接受的資產來參與這個鑄幣過程。鑄幣門檻因此大幅降低,這樣就提供了人人參與鑄幣並獲得相應的鑄幣稅的機會。
有機會發展成為一個商品貨幣
Libra 目前發行所基於的資產是法幣和短期國債,所以其本質上依然是一個法幣。Libra 本身的價值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信用貨幣的潛在劣勢的影響。由於法幣質量取決於發行政府的政策,政策的不確定性一定會影響 Libra 的價值。譬如美國政府由於越戰的大幅支出導致美元的大幅貶值。但是,Libra 在出生之後,就有了自己獨特的身份,它可以調整未來可接受的抵押資產,就有可能逐步發展成為一種完全的商品貨幣,其價值將由全球市場的定價來決定。
建立全球範圍內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
支援比特幣流通的底層區塊鏈技術後來被證明比比特幣更加具有價值。支援 Libra 流通的底層區塊鏈網路同樣或許未來比 Libra 穩定幣更加具有價值。
Libra 專案的最大一個亮點是其底層區塊鏈技術網路。Libra 專案白皮書也非常明確地將這個網路定義為金融基礎設施。這樣的一個網路實際上也就是金融行業通常所稱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Financial Market Infrastructure, FMI)。這樣的一個底層網路支援的將不只是一個最簡單的金融品種,也就是貨幣,而且還能支援各種複雜金融產品的流通。鑑於 Facebook 有超過 27 億使用者的社交網路以及 Libra 協會中各個成員的參與,如果有幾個受到市場歡迎的基於穩定幣的金融應用,就能吸引大量的使用者使用這個網路。又鑑於這個網路是開放性的,所以它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同以太坊競爭的強有力的競爭者。
目前的各種公鏈都是希望成為全球普遍採用的公鏈,成為以太坊第二。但是在阻礙一個公鏈被普遍採用的各種原因中,缺少殺手級的應用是一個主要原因(見我的文章:這麼多的公鏈,這麼少的應用)。現在 Libra 專案提供了一個底層鏈和在其之上執行的穩定幣,以及在其之上的各種應用;更重要的是,這個專案還直接 27 億的潛在使用者,那麼這樣的一條底層鏈為市場普遍採用的機率就非常大了。
國際化的社交網路同數字資產的屬性相匹配
加密數字資產從一開始誕生就是國際化的,它的產生和流通不受國界的限制。而 Facebook 的社交網路同樣是全球性的,其網路成員遍佈於全球各個國家,這就同數字資產的國際化特點非常契合。在 Facebook 的社交網路中,使用者已經習慣於進行點對點之間的資訊交換,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開展點對點之間的價值交換就容易許多。因此這就非常有利於 Facebook 推廣其穩定幣產品,這種遷移機制非常類似於微信使用者開始使用微信支付。
實現網際網路和區塊鏈相融合的機會
支援 Libra 流通的網路支援穩定幣和各種金融產品的流通交易,這個網路上的第一個金融產品顯然是 Libra 穩定幣。然後,Facebook 社交網路中使用者就可以在彼此之間透過 Libra 進行賬戶之間的直接轉賬,這個遷移過程的實質上是一個網際網路資訊網路使用者逐步採用基於區塊鏈的價值交換網路的過程。這個過程同微信使用者使用微信支付有本質的不同,微信支付的本質依然是基於中心化系統的資訊交換。而 Facebook 使用者採用穩定幣的過程是轉向賬戶和賬戶之間直接的價值交易的過程。
隨著穩定幣使用使用者的不斷增多,實際上就實現了基於網際網路的資訊網路同基於區塊鏈的價值網路的融合(見我的文章:從中心化資訊網路向分散式價值網路的遷移)。
目前的區塊鏈網路的發展在可用性方面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其中的一個方面就是需要能幫助普通使用者直觀地看到並使用區塊鏈的資產資訊。Facebook 使用者採用 Libra 的過程,就是一個逐步的基於資訊的網際網路網路同進行價值交換的區塊鏈網路融合的過程,區塊鏈使用的普及推廣因此也會有一個質的改進。
提供未來數字金融世界的入口
未來的數字金融世界一定是基於數字資產的世界。在這個未來的統一的數字金融網路生態中,數字資產的產生、流通、儲存、交易和使用都在一個鏈上。使用者只需要一個客戶端就可以管理和使用自己的數字資產和數字貨幣,進行零售支付和證券交易,以及便捷地在數字資產和數字貨幣之間進行轉換。如果 Libra 能得到廣泛的使用,Facebook 目前的各種客戶終端,不管是 Facebook、WhatsApp 還是 Instagram,就會成為這樣的一個入口。
我在此前的文章中認為 Facebook 在其穩定幣策略方面應該繼續加強其在使用者客戶端方面的優勢,而不是自己獨立開發穩定幣產品(見我的文章:Facebook 的穩定幣戰略分析)。現在,Libra 穩定幣是由 Libra 協會管理。Facebook 為此成立的 Calibra 只是協會成員之一。這樣 Facebook 就不是 Libra 穩定幣的獨家經營者,因此也就不會成為其它穩定幣產品的提供商的眾矢之的。Facebook 因此可以基於 Libra 進一步拓展其在使用者客戶端方面的優勢,其它的社交網路將更難撼動 Facebook 的市場地位。
正確的組織形式
Libra 的組織形式是這個專案的最大亮點之一。
Facebook 並沒有對這個穩定幣產品採用獨家經營的方式,而是為此專門註冊了一個協會,採用了聯盟的組織方式來推廣穩定幣。而且這個組織是非營利性的,只為成員的業務提供基礎服務。
這個聯盟迄今為止計劃參與的會員包括不同公領域中的公司,如信用卡公司的 Visa 和 Mastercard、消費應用公司 Uber 和 Lyft、支付應用端公司 PayPal 和 Stripe、阿根廷的電商公司、投資公司和非盈利性公司等等。相關的不同型別的公司的參與會非常有助於穩定幣的推廣。
特別重要的是,Libra 協會的設計顯然就是要保證這個協會的決策公平性,因此在初始會員中,一些行業的直接競爭對手都參與了這個協會,如 Visa 和 Mastercard、Uber 和 Lyft。這個協會因此一開始就確定了這個協會在接納會員方面的包容性。
聯盟的組織形式是一種主流的組織形式。這種形式實際上在目前的商業社會中普遍存在,從信用合作社甚至到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的組織形式都是如此。譬如我此前服務過的美國期權結算公司(Options Clearing Corporation)的組織形式就是如此。它是由美國最初的五家期權交易所聯合成立的非營利性公司。它為期權交易所和結算成員服務。每年賬上的利潤都要返還給股東和結算成員。
但目前的這些組織形式只是存在於一個小的地區或一個監管轄區的一個行業中。區塊鏈技術的出現為這種組織形式賦予了新的活力(見我的文章:為甚麼 Circle 和 Coinbase 支援的 USDC 會發展成為真正的穩定幣,Fnality 金融市場基礎設施進化的一個里程碑)。區塊鏈支援智慧合約在其之上的自動執行。在聯盟形式的這個組織中,商業規則可以預先確定,然後再透過智慧合約的方式在鏈上自動執行。由於沒有任何人為的干預,這樣的規則執行方式就是對任何參與方都是公平的。
此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應用就是收入在多個服務方之間的分配。由於智慧合約自動執行分配規則,所以就可以有更多的服務方能夠放心地來參與提供此服務。業務的可擴充套件性因此就非常強。聯盟成員不再受地區和監管轄區的限制。任何一個地方的個體,只要其滿足聯盟規則,就可以加入。Libra 這個服務網路因此就能吸引世界各地的服務機構來參與提供基於 Libra 的相關服務,這個生態因此就可以快速穩定地發展。
可行的推廣策略
一個創新型的金融產品的推廣必須要有一個合適的應用場景。現有的金融手段在這個應用場景中並不能提供很好的解決方案,這個創新型的金融產品才有機會產生和發展。此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支付寶的產生。作為一個網上的支付和清算方式的支付寶填補了當時金融支付無法服務的一個空白領域,而這個空白領域又是當時正在高速發展的領域,支付寶這才因此逐漸發展起來。
推廣地區
在地理範圍方面,Libra 最大的機會是在傳統金融實力最弱的地區。譬如一個政權貨幣管理能力薄弱,因而導致大量貨幣增發的情景,如一戰以後的德國和前不久的委內瑞拉。當地人民為了保護自己的資產,就會對全球範圍內的穩定貨幣有非常高的需求。當然,如果在這些地區,從一開始就有 Libra 在市場中流通的話,那麼當地政權濫發貨幣的能力也會受到大幅限制。
另外的一個情形就是在剛成立的小國家中。在這些剛剛獨立的小國中,每個政府都有非常強的動力發行自己的信用貨幣。但是因為其微小的經濟體量和經濟能力,其所發行的信用貨幣很難為市場所接受。Libra 的質量要遠高於這些新興小政權的信用貨幣。在這樣的地理區域,市場一定會為 Libra 付出溢價。
Libra 應用最糟糕的推廣領域是在像美國這樣的經濟實體中的人們的日常支付活動。用 Libra 來取代這個地區人們使用信用卡的習慣更是非常困難。
業務領域
在業務方面,目前數字穩定幣的最大應用場景依然是數字資產的交易。最初的穩定幣 Tether 的應用場景就是數字資產交易。在過去一兩年中,在美國市場中出現的合規的穩定幣主要也是應用於數字資產的交易。當數字資產交易處於上升階段時,市場對穩定幣的需求就更加強烈,這同樣表現在市場願意為穩定幣支付更高的溢價。但是在數字資產交易領域,Facebook 並沒有此方面的優勢。所以它選擇了數字穩定幣的下一個重要的應用領域,即不同法幣之間的轉賬匯款交易。
目前金融市場中的不同的法幣之間的轉賬交易是透過中心化的清算系統來完成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 SWIFT。目前的這種流程成本高,效率低。這是一個市場中早已經存在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區塊鏈和加密數字貨幣技術的出現為解決這樣的一個問題提供了很好的手段。市場中已經就此形成了共識。金融機構推出的 USC 和 JPM 就是首先用於解決機構之間的不同法幣的匯款。IBM 同 Stellar 合作發起的 WorldWire 也是支援銀行間的不同法幣之間的匯款。Facebook 選擇這個領域作為它的穩定幣首先的切入點因此也是非常自然的。
在跨境匯款領域,Facebook 確實有其不可比擬的優勢。Facebook 社交網路在全球範圍內擁有 27 億名使用者,其中使用者數量最多的國家是印度,有 2.6 億印度使用者。這樣的一個優勢是任何其他的一個公司都無法具備的。零售跨境匯款市場是每年 6000 億美元以上的市場。這個市場需求大,而且會預期依然會持續增長。另外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印度在 2018 年從海外收到的匯款達到 800 億美元,佔據世界首位,而且這樣的匯款預期會繼續增長。因此 Facebook 選擇印度的零售跨境匯款業務作為它的穩定幣的首先應用場景是合乎邏輯的。
技術因素
Facebook 選擇跨境匯款業務作為首先的業務應用,這對所需的區塊鏈技術底層支援也比較適合。
跨境匯款業務對底層清算系統的效能要求不高,區塊鏈技術在目前的水平完全可以滿足這樣的業務要求。相對於目前跨境匯款的至少一天的時間,區塊鏈技術支援的實時結算在時間方面已經有極大的提高了。與跨境匯款業務相比較,同一市場中的零售支付業務對底層清算網路的效能要求就高多了。區塊鏈技術目前的水平完全無法滿足這樣的業務要求。
服務目前得不到金融服務的群體
Libra 白皮書認為 Libra 將在全球範圍內服務更多的使用者,這是非常合理和可以預期的。
這個底層清算網路之上,穩定幣的應用將不會只限於賬戶之間的支付。同樣可以進行貸款業務。由於穩定幣的使用者,要求身份認證和經過反洗錢認證,所以穩定幣的使用者的真實身份會記錄在鏈上,這些使用者的借貸行為也會真實的記錄在鏈上,借款使用者的信用因此就非常容易的查詢到。這就會解決現實金融生活中的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也就是幫助那些 unbanked 和 underbanked 的使用者群體。因為阻礙這個群體獲得金融服務的一個主要因素就是徵信成本過高。在 Libra 的這條鏈上能夠很容易地獲得每個借款使用者的信用水平,因此信用好的使用者就能獲得與其信用水平相應的金融服務(見我的文章:如何用區塊鏈為全球個人信貸行業帶來正規化的改變)。
避免商業銀行過度信貸
在 Libra 網路之上,採用 Libra 穩定幣進行信貸業務的一個好處就是避免商業銀行的創造信用貨幣的能力。因為 Libra 都是必須要有等值的法幣抵押在銀行中,所以 Libra 就不會出現增發情形。當鏈上的信貸機構採用 Libra 進行放貸時,它首先確實要有相應的穩定幣數量。而在現實的銀行市場中,商業銀行實際上是透過放貸創造了更多的貨幣。商業銀行在不同時期創造信用貸款的能力受到的限制不同,在 2008 年的金融危機之前,這種限制就非常小。
商業銀行的過度放貸是導致金融危機的一個主要原因,但在 Libra 的流通網路中,網路中的信貸機構沒有這種創造信用貨幣的能力。因此也就消除了一個導致金融危機的一個主要原因。
Libra 的商業模式是甚麼?
作為金融市場的基礎服務,Libra 穩定幣及其底層清算網路只能賺取最基本的服務費用。寄希望於穩定幣產品本身獲取高額利潤是非常荒謬的,更不能指望 Libra 協會每年憑空增發新的穩定幣在節點之間進行分配。同樣不能指望 Libra 協會能像銀行那樣透過槓桿增發新的貨幣。Libra 的合理的利潤收入應該是來自於在此基礎之上的各種業務應用所產生收入中的分成,如跨境匯款和貸款。
Facebook 對 Libra 的首先應用場景是印度的跨境匯款市場。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在 2018 年,印度是全球最大的跨境匯款業務國家。在這一年,它收到了來自海外的 800 億美元的匯款。跨境匯款業務的成本通常是匯款額的 2% 到 3%。鑑於 Facebook 在印度有 2 億多使用者以及在全球的有 27 億使用者,所以可以很合理的認為,很多印度國家內外的並且有使用跨境匯款需求的印度使用者在使用 Facebook。這就為 Libra 在這個跨境匯款中的應用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
當穩定幣在賬戶之間進行流通時,支援其流通的底層網路可以選擇收費或者不收費。收費方式也包括向交易雙方收費或者向收款方收費。在現有的數字資產流通方式中,網路的流通收費是基本上是免費的。如以太坊的 gas 費用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攻擊,而不是賺取網路服務費用。直接支援跨境匯款業務的 Stellar 網路上的交易費用的設計同樣如此。如果 Libra 選擇收費方式,這就會降低它相對於其它穩定幣的競爭力。
估計 Libra 在流通時不會收費。只有當使用者將穩定幣兌換為法幣時,提供這種服務的節點才會收費。這個收入肯定會是在提供此服務的節點和網路之間進行分配,而且直接提供服務的節點會獲得此業務收入的大部分,網路獲得其中的小部分。分配給網路的收入部分肯定是在各個節點之間平均分配。以此計算下來,每個節點在這個業務方面的 ROI 應該是有限的。
當然,其它的基於穩定幣的業務會產生合理的收入。譬如當市場對穩定價值的需求強烈時,市場會為穩定幣支付更高的溢價。鑑於目前全球金融市場的動盪性,出現這種溢價的機率是非常高的。
Libra 專案風險有哪些?
風險一:高風險的專案管理方式
如果 Libra 專案失敗,專案管理肯定是它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
專案進展管理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漸進式的,另外一種是大爆炸式的。漸進的專案管理方式是逐步進行的,從小規模和區域性做起。在各個組成部分逐漸完成和階段性目標逐漸實現之後,專案的最終目標自然實現。而大爆炸的方式則是一開始就將最終目標作為首先實現的目標,專案的各種工作都是為此而進行。專案的最終目標透過一次性的方式實現。譬如所謂的國運之戰和畢其功於一役都是指這個方式。兩種方式相比較,顯然第一種風險小很多,而第二種則風險巨大。而 Libra 專案實際上採用了第二種方式。
Libra 專案是一個範圍巨大且複雜的專案。Facebook 的社交網路遍及全球,擁有 27 億使用者。穩定幣專案的性質要比一個社交網站的複雜得多。它涉及的麵包括技術、貨幣生成機制、金融市場結構、商業模式、組織模式、推廣模式、同各地監管的溝通協調等等方面。現在 Facebook 計劃將 Libra 在其各個終端中推行,由此可見專案範圍的巨大,而專案範圍過大是專案管理的最大的一個風險之一。
從現有的報道來看,Facebook 對這個專案的成功期望非常大。它為此在同各種機構談合作,包括商業公司和監管機構。Facebook 在專案管理方面實際上是採用大爆炸式的方式來進行專案管理。這種專案管理方式有其優勢,但同樣風險也非常高。因為一個大專案需要各方面的密切配合,任何一個小的細節都可能會導致專案的整體延誤或者失敗。所以,漸進式的方式是更加穩妥的專案管理方式。Facebook 本身的發展實際上也是一個漸進式的專案管理模式。它首先是從美國的一個大學校園開始,然後再擴充套件到其他校園,最後擴充套件到全球範圍。如果 Facebook 社交網路一開始就面向全球範圍推廣,那肯定會是失敗無疑。
風險二:來自各個國家現有利益的抵制
Facebook 選擇印度的跨境匯款業務作為 Libra 的切入點,儘管在地區、業務和技術領域方面的選擇是合理的,但 Facebook 此方面的最大的阻力可能來自印度社會的現有勢力。
印度社會體制是一個充分民主的體制。它的特點是任何決策都需要在充分討論,形成共識之後才能執行。在印度社會中引入一個新型的數字貨幣顯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Libra 以及其底層的清算網路會直接影響印度的金融市場基礎。現有的很多利益因此都會受到衝擊。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形成共識的。這個因素會是 Facebook 的 Libra 應用推廣策略中的一個最大風險變數。
Facebook 的社交網路中的資訊可以自由流通。但是在一個國家中,如果出現一種新的貨幣,這就是完全不同性質的事情。價值的自由交換對一個社會的影響要遠大於資訊的自由流通。各國政府肯定要評估它對本國貨幣和金融政策的影響。因此 Libra 協會需要同每個國家的金融監管進行溝通。Libra 在全球的自由流通並不是一個會自然發生的事情。
對於目前在全球貿易中占主導地位的美元,由於 Libra 是對標一攬子法幣,而不是隻對標美元,因此其推廣使用會不可避免地影響美元的市場地位。另外由於 Libra 協會是在瑞士註冊的組織,在美國政府的監管之外,這同樣會引起美國政府的關注。最後再鑑於 Facebook 此前在使用者隱私方面的問題,因此預計 Libra 專案未來會同美國政府有較長時間的溝通協調。
風險三:競爭風險
Libra 專案肯定同市場中現有的穩定幣形成競爭。USDC、TUSD、GUSD 和 GUSD 都是屬於同一型別的穩定幣,它們都是基於美元抵押、同美元掛鉤、採用 ERC20 標準的穩定幣。鑑於這些穩定幣的性質和背後支援的組織,這些穩定幣不會對 Libra 形成很強的競爭。
一個競爭者是 IBM 牽頭成立的銀行之間的聯盟 World Wire。這個聯盟是各個國家銀行之間的匯款聯盟,底層技術是基於 Stellar 技術。Stellar 技術也支援在其網路之上發行穩定幣,而且實際上也有銀行和第三方公司在基於 Stellar 技術發行穩定幣。但這些發行機構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遠不及 Facebook,而且 World Wire 主要定位是支援金融機構之間的轉賬業務,是一個底層清算結算網路,不是一個穩定幣,所以 IBM 的 World Wire 與 Libra 的定位是完全不一樣的。
但是,World Wire 會是 Libra 的來自銀行界的一個重要的競爭對手。首先,參與 World Wire 的各國銀行能夠在這個網路的基礎上發行基於自己國家法幣的穩定幣。其次,基於 Stellar 的 World Wire 上的穩定幣流通成本很低。所以,World Wire 在參與國家銀行的支援、穩定幣的多樣性和流通成本方面都會是 Libra 的競爭對手。
Libra 的另外一類潛在競爭者應該是來自於銀行機構發行的穩定幣。在這個領域中,最著名的應該是 JP Morgan 發行的 JPM 和瑞銀等金融機構聯合支援的 USC。儘管這兩種穩定幣目前的定位都是用於銀行機構之間的清算和結算,但這兩個穩定幣可以進一步發展到零售支付領域,這就會同 Libra 形成直接的競爭。在 USC 和 JPM 這兩個穩定幣當中,USC 的市場競爭力會更強,這是因為 USC 是由一些著名的金融機構聯合共同支援的。這種組織模式更符合區塊鏈技術發展的趨勢。而 JPM 的支持者主要還是以 JP Morgan 為主,依然是傳統的組織經營模式。這種獨自經營的模式很難勝過聯合經營的模式。
Libra 還有一個潛在競爭者應該是 Jack Dorsey。Jack Dorsey 同時是 Twitter 和 Square 的 CEO。 Twitter 是可以同 Facebook 相匹敵的社交網路,其月活使用者數量達到 3.2 億,約 80% 的 Twitter 註冊使用者是在美國海外。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 Twitter 是加密數字貨幣愛好者們最喜歡的社交網路,它在這個方面的優勢絕對地領先於 Facebook。Square 是美國國內的非常受歡迎的零售支付市場的終端,截止到 2019 年初,已經有 4500 萬的下載量。而且 Jack Dorsey 一直是比特幣的愛好者,在 Square 的終端中,已經開始支援比特幣的銷售和支付,所以 Jack Dorsey 應該比 Facebook 有更好的機會在全球範圍內推廣一種數字穩定幣(見我的文章:最應該做穩定幣的應該是傑克,不是馬克)。在報道的 Libra 的聯盟成員中,相關金融機構有 Visa、Mastercard、PayPal 和 Stripe,但明顯地沒有 Twitter 和 Square。這對 Libra 來說,就存在著一個潛在的非常強大的競爭對手。
風險四:缺少一個獨特的應用場景
Libra 的應用缺少一個市場中需求強烈,但現有銀行服務又非常弱的地方。現在看來,Facebook 在其生態中的最佳應用場景就是跨國匯款。目前跨國匯款的低效是眾所周知的,但採用穩定幣和區塊鏈來解決這個問題也是眾所周知的。此前,IBM 與 Stellar 合作聯手多家銀行建立的 World Wire 就是解決跨境匯款問題。
現在 Facebook 也採用同樣的解決方案參與到這個業務當中。Facebook 的這個解決方案在時間上並沒有很強的先發優勢,更不是一家在獨自經營。另外,不管是 USC 和還是 JPM,都會將這些穩定幣進一步推廣到零售客戶之間的跨境轉賬。鑑於市場這種激烈狀態,Libra 很難有足夠的時間在跨境轉賬領域建立起自己的優勢。相比之下,比特幣則有多年的獨自發展時間。這才能幫助其實現在加密數字貨幣市場中絕對領先的地位。
更多思考,更好瞭解 Libra
Libra 同比特幣的比較
比特幣的初衷是成為一個電子現金,後來實際發展成為一個數字資產。但是比特幣的理念和機制激勵了後來的所有的數字貨幣專案,更多的創新在比特幣的機制上不斷衍生出來,這當然也包括當前的 Libra 穩定幣專案。
在貨幣的價值屬性方面,比特幣不與其它的任何資產相關聯,它的價值完全是市場共識的結果。比特幣實際上是一個虛擬商品,而不是貨幣。Libra 是基於法幣抵押而生成,它實際上是現有法幣的一個衍生品,所以 Libra 的本質依然是基於信用發行的法幣。
在價值的穩定性方面,由於比特幣的價值是透過市場中的不斷的交易形成的,所以其波動性不可避免,比特幣因此不適合作為一種價值交換媒介。Libra 的價格對標一攬子法幣,所以其價值就穩定許多,因此就適合於作為一種價值交換媒介。
在治理機制方面,比特幣的治理機制完全是預先設定好,不受任何人和機構控制,自動執行的。Libra 的治理機制是由 100 個成員組成的協會來共同治理,這樣的一個民主決策機制儘管與比特幣的還是相距甚遠,但還是比現有的一些法幣的治理機制會更加合理。
作為一種數字資產,Libra 相對於比特幣的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它能把現有的法幣以一種更加合理的方式轉化成數字形式在市場中使用。比特幣作為一種虛擬資產,不同現有的法幣和資產掛鉤,所以就無法將現實世界中的貨幣和資產數字化,因此也就無法同現實的經濟生活聯絡起來。但 Libra 能成功地完成這種嫁接。這就會極大地推進貨幣數字化的程序。
不能過分預期 Facebook 在使用者方面的優勢
Facebook 社交網路擁有幾乎遍及全球各個國家的 27 億的使用者,這為 Libra 產品提供了一個非常強的使用者基礎。但是,並不能因此就推論 Libra 產品會自然成功。Facebook 此前的金融服務嘗試如 Facebook Pay 和 Facebook Credit 已經表明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穩定幣產品的內容和涉及的方面比之前的兩個金融產品更加複雜。所以 Facebook 在使用者方面的優勢並不能被過分期望。
追求利潤還是追求網路使用者增長?
Libra 業務的一個首先需要做的選擇是追求利潤,還是追求網路使用者的增加。這兩個目標是相互排除的,只能在其中選擇一個。按照網際網路的商業模式,網路使用者的增長是首選,但是華爾街的期望顯然是利潤。亞馬遜的成功已經證明瞭網際網路商業模式能夠創造的巨大價值。所以在此方面,我認為 Libra 更可能選擇使用者的增長,其穩定幣業務會相對於競爭者提供更大的價值,以此吸引更多的使用者開始使用 Libra 底層清算網路,以便此後能提供更多的增值金融服務。
Libra 無法取代信用卡支付
此前有新聞報道說, Libra 穩定幣的一個目標是取代信用卡支付過程中信用卡公司向商家收取的 2% 至 3% 的服務費。如果真實情況是這樣的話,我認為這個邏輯是不通的。
第一,信用卡支付主要是人們已經習慣於這種支付方式。這種支付方式實際上是對消費者有益,對收款者無益。但是穩定幣的支付方式是是貨款兩清的支付模式,這與基於信用的支付完全不同。在目前的經濟生活中,使用信用卡支付和使用現金和借記卡支付(也就是穩定幣的支付模式)的人群完全不同。目前使用信用卡進行支付的使用者人群,很難會是因為穩定幣而改變他們現有的支付習慣。
第二,如果 Libra 將自己的一個定位是同信用卡競爭,那這樣的戰略決策就是錯誤的。信用卡使用普遍的地方也是傳統金融勢力最強的地方。而穩定幣和支援它流通的底層清算網路正是對基於中心化的金融市場結構的最大挑戰。所以肯定有來自傳統金融勢力的最強的抵制。另外,在使用者人群方面,這個區域中的使用者群體已經習慣於使用現有的金融服務。當一種新的金融服務手段出現時,如果沒有很大的收益,這些使用者人群很難改變現有的方式來採用新的金融服務手段。這也是為甚麼二維碼支付首先在中國興起,然後現在才開始逐步地滲入美國市場。
目前的 Libra 的聯盟成員包括 Visa 和 Mastercard 信用卡公司。我認為信用卡公司的判斷是 Libra 和其底層清算網路會提供一種非常有競爭力的貨款兩清支付模式,即現金和銀行借記卡支付模式,但對自己的基於信用的支付方式不會產生直接的競爭影響。另外,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資產的應用是明顯的趨勢,其對金融市場的根本性的改變也是非常明顯的。作為金融市場基礎設施服務商,信用卡公司應該把握 Libra 能為此帶來的變革並能走在此變革的前列。
缺失的數字證券交易所
數字證券交易所是 Libra 產品戰略中缺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樣的一個交易所不是目前的像 Coinbase 和 Kraken 這樣的加密數字貨幣交易所,而是類似於美國目前的各種證券型代幣交易所,也就是能把現實中的各種資產和權益進行數字化,然後進行二級市場交易的加密數字資產交易所。目前的這些產品被通稱為證券型代幣 security token,但我認為這些產品今後更可能被稱為數字證券,也就是「digitalsecurity」。目前美國證券市場中,已經有兩家公司在向 SEC 申請成立這樣的數字證券交易所。
在未來的金融世界中,現實中的各種資產和權益都會被數字化,然後以數字證券的方式在二級市場中交易流通。由於未來的證券市場的結構是全球性的,流動性大幅增加,所以此前的一些較小的證券交易品種也會以中心化撮合交易的方式在二級市場上進行流通。資產種類就不僅是公司股權和基金份額,而且還會包括房地產這樣的另類資產。另外由於未來的二級市場是全球性的 7×24 小時交易,所以各種資產的價值就是在全球範圍內進行隨時公平的市場定價。這麼多種類的資產以及市場的公平定價,就為基於這些資產發行商品貨幣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這也就能為 Libra 向商品貨幣過度提供一個堅實的基礎。
數字證券交易所不僅為穩定幣的發行提供了底層資產和定價,而且還為穩定幣的使用提供了一個主要的應用場景。由於數字證券交易所的全球交易的性質,穩定幣因此比任何一種法幣都適合於在這樣的交易所中進行使用,所以數字證券交易所和穩定幣是一個相互促進的兩個方面。
另外,在未來的金融世界中,使用者的零售支付場景會和證券交易場景密不可分。使用者可以用一個客戶終端就可以進行零售支付和證券交易的操作,就可以實現數字穩定幣和可變價值的數字資產之間的隨時的提供交換。所以交易所也是支援使用者金融活動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但是在目前的 Libra 的戰略中,數字證券交易所沒有成為它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我認為這是 Libra 的戰略中一個缺失的部分(見我的文章:Facebook 應該做 ST 交易所,而不是穩定幣)。當然也有可能是 Libra 在等待數字證券交易所的進一步發展,已經在現在的設計中為未來的這樣的一個交易所留下了適當的位置。
有意思的是,Bakkt 的戰略正好是在另外一個極端。Bakkt 的願景是建立一個數字資產的生成、儲存和流通的網路,而且 Bakkt 也預見到未來的數字資產交易與支付的融合(見我的文章:Bakkt 對星巴克的倒貼追求值得嗎?)。但是 Bakkt 的戰略卻忽視了穩定幣在這個生態中的串聯作用(見我的文章:穩定幣 Bakkt 戰略中缺失的部分)。因此,Bakkt 肯定需要在這個方面進行改進的。
聯盟需要甚麼樣的成員?
目前的 Facebook 聯盟成員可以稱之為「All American but no banks」,或者說是「沒有銀行參與的全美明星隊」。目前聯盟中的成員名氣很大,每個成員都提供了 1000 萬美元和名義上的支援。那麼為了推廣這個穩定幣,這個聯盟未來需要甚麼的成員呢?
目前穩定幣的最主要的應用場景是數字資產交易和跨境匯款和支付。如果由於監管方面的原因,Libra 目前不能大規模應用於數字資產交易業務的話,那麼第二個選擇應該是跨境匯款和支付。這個領域是目前各種法幣應用弱,但又有非常強的市場需求的地方。所以對 Libra 的應用推廣幫助最大的機構應該是進行各種跨境交易和支付業務的公司,如旅遊和跨境電商。在這個方面,Uber 和 Lyft 是非常好的選擇。一個使用者在不同的國家使用同一個打車客戶端和一個數字貨幣進行支付,這比現有的打車支付流程方便很多。
目前聯盟成員中其它國家成員參與的缺失是目前聯盟成員方面一個需要改進的地方。不過,我相信 Libra 協會肯定對此有明確的認識,其它國家成員的招聘和參與已經是在推廣計劃中。
聯盟成員中沒有銀行機構,這倒也不奇怪。畢竟貨幣和基於貨幣的各種金融業務是銀行機構的主場。現在 Libra 聯盟要進入這個領域,並且從根本上改變遊戲規則,這肯定要引起銀行機構的警惕。更何況目前金融領域中已經有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法幣生成和流通方案,各國的銀行機構肯定需要進一步評估,然後才能做出選擇。更為重要的是,銀行體系不是像其它一個行業非常獨立地存在的。它受到監管政策的嚴格監管和保護。在沒有得到銀行所在地監管的許可下,銀行對參與這樣一個改變金融市場基礎的組織會非常慎重的。
同微信支付的比較
微信支付的成功有目共睹。相信這也是激勵 Facebook 做穩定幣的一個原因。Facebook 此前相似的產品是 Facebook Pay,但那個產品並沒有受到市場的熱烈歡迎。Libra 專案是 Facebook 公司提供金融服務的又一個嘗試。同微信支付相比,Libra 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在使用者屬性方面,微信使用者人群是全球講華語的人群,主要使用者人群在中國。Facebook 客戶群體是全球講各種語言的客戶群體,使用者人數達到 27 億,分佈在全球許多國家,而且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居住在通訊和金融並不是發達的地區。所以 Facebook 就能利用其社交網路的優勢在這些地區向更廣大的使用者直接提供基於穩定幣的各種金融服務。
在金融業務方面,微信支付本質上是建立在現有的銀行體系上面一個支付客戶端。它為零售使用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支付方式,它類似於美國的 PayPal、Stripe 和 Square。微信支付的支付媒介是人民幣,微信支付賬戶中的餘額實際上對應的是使用者在銀行賬戶中的人民幣存款。微信支付的底層清算網路是銀行之間的清算網路,當微信支付用於人民幣之外的貨幣支付時,底層的清算網路需要透過系統對接的方式同商家所在的底層清算網路對接。
Libra 是數字化形式,其價值是對標一攬子法幣。Libra 穩 定幣獨立存在,記錄在底層清算鏈上的賬戶中,同使用者在銀行中的存款沒有關聯關係。Libra 的流通是在基於區塊鏈的清算網路之上,不使用銀行之間的清算網路。因此,Libra 的流通不受銀行之間的網路的限制(見我的文章:Square 們如何繞過法幣清算?)。由於這個底層清算網路是全球性的,所以持有 Libra 的使用者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在彼此之間進行直接交易。另外,由於 Libra 的底層清算網路是基於分散式記賬技術的,這種清算方式優於現有的中心化模式的清算網路,這也包括微信支付的清算網路。
如前文所指出,Libra 穩定幣專案的最大的一個亮點就是它的底層清算網路,因為這個清算網路不僅只是支援穩定幣的流通,而且能支援更復雜的金融產品的流通交易。所以這個底層清算網路就有可能發展成為全球性的底層金融市場基礎設施(Financial Market Infrastructure,FMI),這樣的一個優勢是微信支付所無法比擬的。
如何打造一個同 Libra 的競爭的穩定幣?
Libra,不論其成功是與否,都會是數字貨幣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的事件。基於目前對 Libra 的瞭解,它有一定的成功機率,但它畢竟在非常早期階段,而且專案中依然存在著一些高風險的因素。另外,它的目前的一些優勢同時也是它的最大的劣勢,這些風險因素很有可能導致產品推出的整體延誤,甚至無法達到其預期的效果。
Libra 距離其一統天下的目標依然相距甚遠。在其未來幾年的發展過程中,與其進行競爭的穩定幣依然有很大的機會出現併成為市場中的一個主要的價值交換媒介,而這樣的一個穩定幣很有可能具有以下特徵:
- 近期是基於法幣抵押發行,未來是基於數字資產抵押發行。
- 近期是對標一攬子法幣,以此消除單一法幣的風險。
- 支援這個穩定幣流通的底層區塊鏈一定是開源的。
- 會出現在一個全球範圍內的數字資產交易所。這個交易所提供一個公平的數字資產和數字貨幣的全球交易和定價機制。這個數字資產交易所一定是全球券商聯盟性質的(見我的相關文章:百倍於納斯達克規模的交易所,下一個基於區塊鏈的跨國界的金融聯盟)
- 所抵押的法幣和數字資產依然需要託管在鏈上和鏈下全球範圍內可信的託管機構中。
- 底層區塊鏈支援多個資產託管機構。使用者在這些資產託管機構中選擇託管自己的數字資產。
- 鑑於全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這個數字穩定幣的最小單位應該能適合於支援金融不發達地區的經濟活動。
- 穩定幣的治理機制是聯盟性質的,採用治理代幣進行投票決策的機制。聯盟節點成員應該是各個地區合規券商,能夠提供當地法幣和穩定幣之間的兌換服務。
- 聯盟的吸引力不是靠現有聯盟成員的影響力,而是需要依賴區塊鏈技術保證商業規則的執行。這樣才能吸引全球不同地區的券商參與。
- 鏈上使用者的身份由參與節點券商或者是第三方的身份認證公司提供。